受遏制“三公”消費政策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白酒銷售業績逐漸惡化,價格一路下行。于是,一些大型酒業及業外資本紛紛抄底酒業,新一輪兼并重組大幕悄然開啟。業內專家表示,白酒行業正處于歷史上最難時期,近半酒業或將被兼并收購,從而退出市場。放低身價,走親民的中低檔路線將成為行業過冬必然之舉。
白酒銷量出現持續大降 迎來史上最難時期
中秋和國慶假期一向是白酒銷售的旺季,但今年情況并不盡如人意。記者近日走訪武漢多家大型超市及酒類專營店發現,品牌白酒在價格和銷量上都在下降,一些門店銷量萎縮了近三成。
“今年的旺季和往年相比,要平淡不少,尤其是高檔酒整體銷售低迷。”武漢一家大型超市煙酒專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茅臺和五糧液(17.88, 0.08, 0.45%)等高檔白酒的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調,但銷售也同比降幅明顯。
記者在這家超市看到,多款白酒都在打折促銷,幅度在200~500元不等。如52度五糧液售699元,53度飛天茅臺售1199元。打折促銷活動從9月25日開始,將持續到10月底。
這種慘淡局面在特約經營店表現更加明顯。湖北省十堰市北京路某名酒專賣店店主告訴記者,以往節假日都是白酒銷售的黃金時期,而且“逢節必漲”,但今年高檔白酒在中秋國慶的銷量比往年下降了三分之一,飛天茅臺等名酒價格也降了一半。
其實,今年以來,白酒銷售行情就一直不樂觀,許多商家原本希望趁著中秋國慶雙節能夠賺回來,結果依然失望。
業內認為,遏制“三公”等政策持續加壓,高檔白酒正步入史上最難時期。國泰君安分析師胡春霞表示,遏制“三公”政策有從嚴細化的趨勢,高端白酒市場短期內難以回暖。另外,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紅酒、養生酒越來越受青睞,擠占了白酒的市場份額。
兼并重組大幕已開啟 近半企業或將被淘汰
剛剛送走了差強人意的中報業績,白酒業又遇上慘淡的“雙節”銷售行情。許多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白酒市場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將迎來新一輪兼并重組潮,未來五年或有近一半白酒企業被淘汰。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對白酒業的前景還比較樂觀。他在“中國酒業的傳承與創新”論壇上表示,雖然行業進入調整期,但到8月底整個酒類產業的產品銷售量、銷售額仍保持10%左右的增長。
當人們還在感嘆白酒市場的蕭條時,一些“外行”卻從中看到了商機。前不久,娃哈哈傳出欲砸下150億元進駐仁懷白酒工業園,聯想控股成立豐聯集團收購4家酒企,美的集團(45.53, -0.18, -0.39%)計劃投資5億元進入酒業,連以包裝紙貿易起家的廣東星達集團也將觸角伸向酒業。
同時,酒業內部的重組兼并大潮已悄然開啟。10月9日,蘇酒集團投資3億元在湖北省鄖縣收購一家酒廠,開工建設萬噸優質白酒項目。在此之前,五糧液砸2.5億元跨省收編河北酒企。金六福也表示將以發行新股份的方式收購集團公司全部股權。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白酒生產資質受到限制,新增生產線非常困難。而酒業巨頭又想趁白酒行業低迷之機擴大生產,業外資本也想抄底白酒業,兼并地方中小酒企無疑成為一條快捷便道。鋼鐵企業天津榮程集團、中國榮賽國際集團等都是通過收購當地酒廠來獲取白酒生產的相應資格。
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說,我國白酒產業的發展仍有廣闊的前景,當前人均酒的消費水平低,市場潛力還很大,發展潛力很大。
白酒進入大眾消費時代 調結構提服務才可突圍
種種跡象表明,酒業新一輪行業洗牌已經開始。白酒業內專家認為,高端白酒銷售下降,中低檔白酒逐漸走俏,預示著高端酒的黃金時期成為過去,白酒市場迎來大眾消費時代。酒企要積極調整產品結構,貼近民生消費,培育科學的市場結構,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突出重圍。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白酒銷售收入2402.1億元,實現利潤399.1億元,增速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8.2和54.5個百分點。王延才稱,中國白酒已告別暴利時代,在經歷10年高額利潤增長后,將回歸理性。
胡春霞認為,在艱難市場環境下,中低檔酒成為各家白酒企業突圍方向。一線及二三線名酒企業紛紛推出中低檔新產品,競爭加劇價格下行將在所難免,行業整體利潤率不再穩坐高山。
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祎楊也認為,未來幾年,白酒行業市場機遇在中產階級以及大眾消費階層,“中檔產品將實現快速增長,并且多樣化,低端化,隨著消費升級也會出現相應的調整”。
但降價并非一勞永逸,不僅將價格下調,更要適應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和價值需求。資深酒業研究人士龍曉敏說,僅靠價格不能占領市場,走民酒路線更應該講求品牌、文化。如何讓消費者肯定產品的價值,并具備一定的忠誠度,則需要廠商在產品的品牌訴求和價值上下工夫。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