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中央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國家的競爭優勢。什么樣的企業該留在央企行列?我覺得最重要的劃分標準,應該是國際競爭力。如果在某個產業,中國企業在全球有競爭優勢,就未必需要央企或者國有資本在里面,國家就可以逐步退出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必須保證國有經濟有一定的地位,這是核心。比如恒天,如果沒有我們對紡機市場的占有率,絕大多數紡機企業都會被跨國企業吞并,就不會有今天跨國公司將他們的業務賣給中國的民營企業。因為我們的存在,我們競爭能力提高,才能促進中國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
對央企的批評,包括壟斷、管理水平低、效率差、工資多等,都是片面的。效率低下,央企有沒有這個問題?過去有,現在依然有。但是民營企業管理就都好嗎?跨國公司、百年老店管理就都好嗎?大企業病不是央企的專屬。
有些人老把大企業病用所有制來分,事實上,大企業病與所有制沒有關系。同樣是國企,有的好有的不好,經營者能力不一樣。如果私有化就能實現發展,那太簡單了。資本歸誰不決定好壞,誰來經營,怎樣經營才決定好壞。當然,我們和國際上頂尖的公司差距很大,也在研究借鑒跨國公司的管理經驗,國資委這兩年也在抓管理提升。
說到央企,人們還會想到高管和員工的高工資、高福利。其實央企高管的高工資高多少?像我,一年工資稅前50萬元左右,我所有的職務消費,包括用車、差旅費等及全部收入加起來大概100萬元,職務消費每年都要公開,要有年度預算、要經董事會審定并報國資委備案。
作為管理幾百億元資產的董事長、總經理,我們拿幾十萬元,有些民營企業管理者都比這個高。立信是世界上最好的印染設備企業,我們收購了。它的CEO年薪500多萬元,工資比我高10倍,我認為正常,這是市場決定的。
恒天產業工人的年人均工資才兩萬多元不到三萬元。高福利高待遇,那是個別企業。100多家央企,媒體指責“壟斷”的也就那么10來家,其他絕大多數身處完全競爭領域。很多做得不錯,像中國建材的水泥業務,從零到世界最強,老總每年也就幾十萬元年薪。
(本文章摘自1月22日《人民日報》,根據對中國恒天集團董事長張杰的采訪整理)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