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8年武漢成立第一家產權交易所開始,我國產權市場已經歷了20年的風雨歷程。
20年的歷史,是產權市場制度建設不斷推進的歷史。
特別是2001年6月,中國證監會頒發了《關于未上市股份公司股票托管問題的意見》。意見指出,未上市公司股份托管問題,成因復雜,涉及面廣,清理規范工作應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意見,為產權交易機構在非上市公司股權登記的基礎上,開展股權融資等資本品業務提供了政策依據,也為產權市場進入資本市場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2002年1月25日,中紀委提出,2002年,各地區、各部門都要實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標拍賣、建設工程項目公開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產權交易進入市場等4項制度。此后2003年至2008年,歷屆中紀委全會一直要求貫徹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中紀委加大力度推行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使產權市場獲得了規范發展的新動力,并在從源頭上治理腐敗、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優化國民經濟結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不斷發揮作用。
2004年2月1日,由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聯合頒布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3號令)正式實施。3號令的頒布實施,是我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產權交易建設事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對國有產權轉讓活動的規范和促進,必將產生極其重大、極其深遠的影響。
20年的歷史也是產權交易機構不斷加強發展、加強聯合的歷史。
1997年7月18日,由上海等9家產權交易機構共同發起的“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在上海浦東正式宣告成立。2002年4月25日,由北京產權交易中心、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等7家產權交易機構共同發起組建的中國北方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在天津正式成立。經過歷年的發展,共同市場已成為我國企業
并購重組的重要資本平臺,為創建全國性產權交易市場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也有力地推進了區域經濟的聯動和發展。
2006年7月,中國產權交易協會發起人會議在井岡山召開。這次會議,討論了中國產權交易協會籌備工作方案和中國產權交易協會章程,并就協會籌備工作安排和有關負責人人選等問題形成了初步意見,為中國產權交易行業協會的設立奠定了基礎。
目前全國各地產權市場的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國有集體企業物權、股權、債權、知識產權,行政事業單位、金融類企業物權、股權、債權、知識產權,其他各類性質企業物權、股權、債權、知識產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登記托管,股權質押融資和股權私募融資服務等。產權市場的交易品種都屬于資本交易品種。產權市場正在發揮資本市場所具有的投資功能、資源配置功能、定價功能。
實際上,產權市場與證券市場一樣,都屬于資本市場范疇,是比證券市場品種更為豐富,比證券市場更能滿足廣大投融資者需求的不可缺失的層次。
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相比,市場層次單一,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極大影響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其一,單一層次資本市場不能滿足廣大企業的融資需要。其二,單一層次資本市場不利于優化融資結構,防范金融風險。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規范發展產權交易”。
我們可以自豪的說,產權市場發展歷史正是執行了黨中央戰略方針的結果,產權市場運行歷程正是展現了資本市場流轉順暢的本質特征,產權市場倔強生命力正是資本市場多層次性本質屬性所賦予的。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因此,從法律法規層面上承認產權市場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最為緊迫的任務。
來源:《上海國資》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