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資國企動態
2013-07-05
一、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多項指標增速明顯回落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多項指標的增速均明顯回落,基本上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受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影響,與上年相比,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多項指標的增速均明顯回落,基本上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營業總收入為30.3萬億美元,比上年提高2.77%,增速比上年回落10.46個百分點。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企業實現總利潤15408.4億美元,比2012年減少了892.3億美元,下降幅度達5.47%,而2012年世界企業500強實現了7%的增長。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5.08%,比上年回落0.45個百分點。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入圍門坎提高11.7億美元,達到231.8億美元,比上年小幅增長5.32%,比上年大幅回落7.31個百分點。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總資產為121.5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5%,比上年增速小幅下降了0.97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的股東權益為14.5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92%,比上年小幅增長1.63個百分點。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年度平均雇員總人數為6489.8萬人,比上年增長2.16%,比上年回落2.48個百分點。
二、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整體盈利狀況再次惡化
由于全球經濟復蘇進展緩慢,經濟運行質量未有明顯改善,全球大企業的盈利狀況再一次惡化。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凈利潤下降了5.47%。由于全球經濟復蘇進展緩慢,經濟運行質量未有明顯改善,全球大企業的盈利狀況再一次惡化。有26家企業在2012年實現了扭虧為盈,有29家2011年盈利企業在2012年出現虧損,另有26家企業連續兩年虧損,并且合計虧損總額進一步增加,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惡化。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30家新進榜企業中,也有2家企業在2012年發生虧損。500家企業中,一共有57家企業發生虧損,虧損面為11.4%。與2012年世界企業500強相比,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虧損企業減少了1家,虧損總額收窄了89.2億美元。另外,有72家上榜企業的收入利潤率低于1%,基本上也處于經營相當困難的境況。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中虧損企業和微利企業合計達到了129家,有超過1/4的上榜企業在2012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與2012年世界企業500強中113家企業發生虧損或實現微利相比,2012年國際大企業的盈利難度明顯進一步加大。
三、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行業盈利能力出現明顯分化
總體上看,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行業分布發生了較大變化。
總體上看,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行業分布發生了較大變化:采礦與原油生產業由17家增加到25家,新增8家企業全部來自中國內地;人壽與健康保險 (互助)由0增加為7家企業;電子電氣設備企業由14家增加到16家;公用設施企業由22家減少到18家;人壽與健康保險(股份)由27家減少到23家;計算機與辦公設備由12家減少到9家。
行業收入利潤率最高的是計算機軟件行業,其收入利潤為24.32%。在全部52個行業中,有9個行業的收入利潤率超過了10%,從高到低分別是:計算機軟件、煙草、制藥、飲料、家居與個人用品、信息技術服務、油氣設備與服務、半導體與電子元件、銀行(商業儲蓄)。上述行業中,制藥、計算機軟件、信息技術服務、半導體與電子元件都具有典型的高新技術特征。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公司中利潤率超過20%的27家企業中,銀行占13家,信息技術類企業有5家;但由于受到歐洲銀行業利潤大幅下滑影響,商業儲蓄銀行整體收入利潤率為10.4%,在行業排名中僅居第9位。
多元化金融、船務與公用設施3個行業利潤快速增長。多元化金融行業在企業數量沒有變化的基礎上,營業收入比去年小幅下降3.29%,但盈利實現高速增長,由上年虧損21.4億美元,快速上升至盈利479.3億美元。船務類企業由3家減少至2家,營業收入減少了21.53%,但凈利潤快速增長了166.72%。公用設施行業在減少了4家企業的基礎上,營業收入減少了6.91%,凈利潤增長了142.87%。
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具有典型周期性的行業,如郵件、包裹及貨物包裝運輸、金屬產品、航空3個行業凈利潤快速下滑。金屬產品企業由18家減為17家,營業收入減少8.06%,但凈利潤快速由上年的盈利107.6億美元轉為虧損98億美元。郵件、包裹及貨物包裝運輸業企業數量與上年持平,營業收入增長3.42%,凈利潤卻從盈利67.3億美元轉而虧損49.1億美元。航空業企業數量同樣與去年持平,營業收入微增0.13%,虧損額則由上年的虧損6.7億美元快速擴大至虧損30.6億美元。
四、中國企業成為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的重要力量
盡管中國內地企業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但已經成為世界企業 500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企業分別來自39個國家或地區,其中美國、中國、日本、法國、德國與英國依然位居前6位,排名與上年相比也沒有發生變化。美國有132家企業入圍,與去年持平;入圍企業在連續6年減少后,在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榜單中企穩。中國入圍企業快速增長到95家,其中內地入圍企業86家,中國臺灣6家,中國香港3家。與上年相比,中國內地新增16家企業進入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臺灣地區有2家公司換榜;中國新進榜單企業數量占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30家換榜企業的60%。無論是從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入圍企業總量,還是從新增企業占比看,中國企業都已經成為世界企業500強的重要新生力量。
中國內地上榜企業在2013年世界500強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內地企業已經在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股東權益的份額貢獻上占據二位,在雇員總數上占據第一位。從相對份額看,中國內地入榜企業數量占比與營業收入占比、凈利潤占比基本相當。中國內地企業以占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17.2%的企業數量,創造了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15.81%的營業收入,實現了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16.67%的凈利潤。這一數據表明,盡管中國內地企業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但已經成為世界企業500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五、中國內地入榜企業業績整體上占有優勢
中國內地入榜企業的生產運營水平稍好于2013年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
與2013年世界500強總體水平相比,中國內地入榜企業的業績整體占優。上榜的86家中國內地企業2012年共實現營業收入47924.2億美元,實現凈利潤2568.5億美元;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收入利潤率、資產利潤率、股東權益利潤率分別為5.36%、1.33%、11.81%。 2013年世界500強總體的收入利潤率、資產利潤率、股東權益利潤率分別為5.08%、1.27%、10.59%;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收入利潤率、資產利潤率、股東權益利潤率分別比2013年世界500強的收入利潤率、資產利潤率、股東權益利潤率高0.28個百分點、0.06個百分點、1.22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內地入榜企業的生產運營水平稍好于2013年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收入利潤率、資產利潤率、股東權益利潤率均明顯低于美國上榜企業,但均明顯高于日本、法國、德國與英國上榜企業;中國上榜企業業績在主要經濟體中已經穩居第二位。但從虧損面看,中國內地上榜企業中有10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面為11.6%,略高于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總體虧損面。
六、中國內地上榜企業來源趨向于多元化
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類別結構更趨多元化、合理性。
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類別結構更趨多元化、合理性。與前些年上榜企業主要來自中央企業相比,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中的中國內地上榜企業中,來自地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數量均有所增加。 86家上榜企業中,有45家歸屬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比上年增加2家;有10家歸屬財政部監管的中央企業,與上年持平;中央企業的數量雖有增加,但占比明顯下降。有24家地方國企進入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比上年增加12家;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地方國企在企業規模做大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有7家民營企業進入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比上年增加兩家,世界企業500強中的中國民營企業方陣正在持續穩步成長。
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地區來源也明顯趨向于多元化。盡管中央企業依然高度集中于北京,但地方國有企業的地區來源明顯更加多元化。不僅廣州、福州、太原、西安4個省會城市首次有大企業進入世界企業500強,陽泉、長治、大同、晉城、貴溪5個地級市也首次有大企業入榜世界企業500強。在世界企業500強來源地進一步分散化的同時,首次實現了東中西部均有大企業進入世界企業500強。
七、數量快速增長難掩中國上榜企業隱憂
中國內地上榜企業在多個方面都存在有結構性失衡。
在為中國內地企業快速成長而欣慰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內地上榜公司存在的問題。
中國內地上榜企業在多個方面都存在有結構性失衡。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資源型特征更加突出,而來自第三產業服務業較少。中國內地上榜的86家企業分別來自26個行業,其中主要來自采礦與原油生產、金屬產品、商業儲蓄銀行、車輛與零部件、工程與建筑、貿易,這些行業的上榜企業數量都在5家以上。入圍2012年世界500強的70家中國內地企業中,只有17家來自資源型行業,其中有6家來自于采礦與原油生產;2013年世界500強的中國內地企業中,有32家來自資源型行業,其中來自采礦與原油生產行業的企業快速增長到了14家。新上榜的16家中國內地公司中,有8家是煤炭、有色金屬等資源型企業。上榜公司的主體是國有控股企業,完全市場化經營的民營企業較少,86家上榜企業中僅有7家民營企業,僅比去年增加了2家。利潤在行業分布中明顯失衡,上榜的9家商業銀行占據了所有86家公司利潤總額的57.16%。
中國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令人擔憂。中國銀行業上榜企業的收入利潤率為24.42%,而其他45家上榜的商業儲蓄銀行的收入利潤率僅為7.16%。由于銀行業利潤的明顯偏高,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中國上榜的非銀行企業盈利能力偏低的事實。剔除9家商業儲蓄銀行后,其他79家中國內地非銀行業上榜企業的收入利潤率為2.63%。 2013年世界企業500強在剔除54家商業儲蓄銀行后,其收入利潤率為4.46%,遠高于中國內地非銀行業上榜企業。
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高杠桿率需要加以關注。 2013年世界500強的總杠桿率為8.35倍,美國上榜企業總體為6.65倍,中國內地企業總體為8.87倍。剔除掉金融企業,中國的非金融上榜企業的杠桿率為4.42倍,而美國同行則僅為2.79倍。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大企業去杠桿化已經取得一定成效,而中國內地公司則仍然保持著高杠桿率。不過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杠桿率尚屬于相對較低水平;2013年世界500強中日本、法國、德國與英國上榜企業的杠桿率分別為10.53倍、12.17倍、10.13倍和12.87倍,其杠桿率均明顯高于中國內地上榜企業。
中國內地入榜企業的勞動密集型特征仍然比較突出。在人均利潤指標上,中國內地上榜企業明顯落后于世界500強總體平均水平;86家入榜中國內地企業的人均利潤為1.5萬美元,僅相當于總體平均水平的65.01%,僅相當于美國上榜企業的45.08%,僅相當于日本上榜企業的89.15%。中國內地上榜企業的人均利潤大體上與德國和英國上榜企業相當,但明顯優于法國上榜企業,相當于法國上榜企業人均利潤的146.46%。
�。ū疚恼抡�7月23日《中國經濟時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