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處于完全競爭領域的國有制造業企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擔負著重要責任和使命。探求競爭性國有制造業企業改革與發展路徑,正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中國競爭性制造業企業實現升級版,應從“轉型進入第三產業、強化固有第二產業、創造一流管理機制”切入,著力加快轉型升級強基步伐,實現“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的強企夢。
以“核兵器”為突破口謀求戰略轉型。企業轉型,往往以戰略和品牌為支撐,涉及的可能是經營行業的進退、商業模式的變更,它相當于核兵器,發生的是核變。傳統制造型企業轉型,應著眼于創新商業模式,由傳統第二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轉型,進而帶動傳統產業發展。既可以“前向轉型”,由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變,由傳統的生產制造轉向靠服務拓展和向市場端延伸,特別是以品牌塑造為牽引,外包低端制造環節、掌控品牌銷售環節;也可以“后向轉型”,由生產制造型向上游延伸,向設計研發服務型企業轉變;還可以“異向轉型”,抓住地處城市中心地帶的低附加值產品產業退城入園契機,開辟商貿信息倉儲物流等新生產服務或集成服務領域,進入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產業。
以“熱兵器”為切入點謀求改造升級。企業升級,一般以科技和市場為支撐,涉及技術進步、市場拓展,這需要厚積薄發,相當于熱兵器,發生的是質變。制造型企業升級,應著眼于由低端型向高端型轉變,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完善營銷網絡。一方面要加強技術儲備和開發,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和新產品產值率,從重點環節、重點技術突破入手,保持在產品設計、性能、質量上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加強技術、裝備、產品的整合和集成,培育新集群式業態。
以“冷兵器”為著力點謀求管理提升。管理提升,通常以技能和流程為支撐,涉及的可能是流程的再造、工藝的優化、機制的激活,重在提高勞效,這需要慢工細活,相當于冷兵器,發生的是量變。要在現有生產設備條件下做好生產組織和工藝路線的改變,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一項全員工程、基礎工程,需要企業內的全體員工參與。發動全員參與、全員管理,讓員工認為自己是小老板,每個班組、每個個人都算經濟賬,自己管理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體系,讓全體員工人人當主體、各個工序環環成市場,將生產、成本、質量、效益等全方位考慮,以最小的成本創造最大的效益。
中國制造型企業,要綜合運用好“產業轉型、產品升級、管理提升”這三種“兵器”,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升產業結構和盈利模式;加快由低端型向高端型轉變,提升產品結構和質量品牌;加快由生產型向研發型轉變,提升科技創新和競爭能力;加快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提升管理創新和經營效益,推動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章摘自《中國青年報》,作者系新興際華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