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資國企動態
2013-10-02
【作者簡介】
楊曉舫: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市場總監、高級顧問
2013年,全國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經濟增量7.5%的建議,表明了經濟建設將會在調整中持續穩定發展。調整經濟路徑包括調整產業發展規劃和優化生產資源結構等諸多方面。生產資源結構的載體就是存量資產,屬于非標準權益資產結構調整范疇。這不僅給產權市場帶來了發展機遇,也給PE及其各種投資者帶來了巨大商機。
1 產權市場蘊藏著巨大商機
第一個理由是:實踐證明,在我國標準化、非標準化的權益性交易市場和各種權益性資源配置要素市場中,我國產權市場公允的準入機制,極大地方便了各種屬性、規模的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PE及其各種屬性、各種規模的投資者在產權市場發現商機,創新開展投資活動。
第二個理由是:我國產權市場經過了25年建設,基本形成了區域性產權市場格局。以重慶產權市場為例,重慶主城9個行政轄區只建立了一個產權交易所,36個行政區縣均建立了分支機構,形成了總所—分所—支所的完整的產權市場體系,凸現了城市資源配置的市場窗口。區域性產權交易大市場,凸現了權益性資源非標準化優化配置的基礎市場特征。
完整的區域性產權市場,有利于非標準資源調整。一是產權市場本身屬于權益性交易的基礎市場,服務對象就是各種非標準權益優化配置事項;二是完整的區域性產權市場有利于轄區資源優化調整政策的統一執行全覆蓋;三是杜絕了市場無序競爭、惡意競爭;四是通過公開的進場交易制度監督,促進了市場有序、環境穩定,奠定了社會秩序穩定的基礎,對各種非國有資源融資、優化配置產生了積極的市場效應;五是區域性產權市場體系,與國家分級管理的財政制度、分級管理的產權制度相配套,各種國有非標準化權益性資源流動實現了就近掛牌、交易,排解了項目資源異地掛牌交易地方政府本位主義的糾結,有利于地方政府堅持市場化方式調整資源;六是轄區各地分支機構產權轉讓項目,通過總所統一掛牌、向全國招商,產生了全國市場運銷效應,有利于市場發現真正的投資者,提高競價率,發現產權資源項目真正的價值;七是產權交易事項屬地化,方便了投資者辦理產權過戶手續,更為交易雙方節約了交易時間,節約了交易直接費用,最大限度地維護了交易雙方的利益;八是區域性產權市場公信力,能夠產生突出的資源聚集效應,如2010年以來,重交所連續3年實現的各種權益性資源項目交易超過了3000宗,沒有發生一起法律糾紛,表明了產權市場能夠為PE、各種投資者的投資活動提供快捷、優質、安全的全方位服務;九是建設完整體系的區域性產權市場,發展了符合我國國情、文化的“多元化、多形態、多層次”資本權益交易市場體系,有利于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第三個理由是:產權市場在積極開展為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服務的基礎上,凸現了其它要素市場不能替代的服務創新特征。
以重交所為例:8年來,重交所在積極為地方國企和全國央企產權交易服務的實踐中,不斷投資提高市場軟硬件設施建設,不斷創新市場服務品種,使重交所受到了來自海外投資者、港、澳、臺投資者、國內各種投資者和社會大眾的高度關注。2008年至今,中國互聯網披露的全國要素市場網站點擊率信息排位,重交所網站連續5年每天的點擊率保有量為30000~50000人次,位居全國要素市場網站點擊率第3位,奠定了全國市場基礎。
再則,通過復制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流程,不斷創新市場服務品種,目前,重交所市場服務的固定項目、非固定項目、正在培育的項目達到了14個品種。其中,2010年連續3年實現3000宗各類權益性交易項目中,競價交易宗數、增值額、增長率三項指標保持了全國產權市場第一;物權交易宗數、涉訟資產交易宗數、交易量均走在了全國產權市場前列。其中不乏有海外、港臺投資者通過重交所平臺成功受讓產權項目,凸現了重慶產權市場在全國的影響力。
2 深化中國產權市場
西方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發達國家發展市場經濟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合一的發展過程;第二階段是所有者、勞動者二者分離;第三階段是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分離。經過了這三個階段,建設了完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立了公允準入的市場機制,擴大了市場融資規模和比重,保障了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權益,推動了市場經濟秩序穩定發展。
將西方發達國家發展市場經濟,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這三個階段,對應我國30年改革開放歷史,不難發現,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資本市場走過的路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歷是那么的相近。但是,由于中國的政治制度、傳統文化、企業發展路徑、經濟建設環境與西方國家存在差異,因此,中國發展市場經濟不可能走與西方發達國家發展市場經濟完全相同的路徑。
實踐告訴人們,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權益流動往往是通過資本市場將分散的資本進行聯合集中。而在中國則相反,大量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產權流動結果,往往是將集中的資本進行分離,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因此,實踐認為,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建設資本市場,不應該只建設單一的資本權益標準化交易的證券市場,還應該建設資本權益非標化交易的產權市場。只有建立了符合中國政治制度、文化、地域經濟差異化的多元化、多形態、多層次資本權益交易市場體系,才能更好地讓市場產生公允效應,保障民生利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25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中國產權市場作為非標準權益性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市場,具有杜絕內部人控制、維護政府公信力、發現市場投資者、發現交易項目市場價值、維護市場秩序、維護社會穩定的潛在功能。按照權益性、非標準化交易的基礎市場定性,服務對象就不應該限于為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服務的范疇,還應該包括廣泛的為市場各類屬性的權益性、非標準化交易事項的服務。
25年來,經過1998、2012年國務院部署的兩次全國性整頓和2012年建設公共資源平臺的市場調整,中國產權市場已經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時期。如果將產權市場一次性交易融資看成證券市場的IPO融資,通過《中國產權市場統計年鑒》、《中國證監會證券統計年鑒》2006年至2011年分別公開的信息可以發現,全國產權市場連續7年實現的交易融資量,均超過了證券市場的IPO融資量。
2007年至2010年,在美國“兩房”公司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證券市場4年里IPO融資年均為2731億元,而各種屬性的非標準權益性資源交易通過產權市場4年實現的交易融資量年均為4646億元。產權市場的穩定不但填補了證券市場的嚴重震蕩產生的市場負效應影響,更凸現出了產權市場抗擊外來風險的能力,也凸現了產權市場服務創新的能力。
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出租非經營性資產,一旦采用市場化交易流程,必將極大地提高非經營性資產出租的執行租金;國家行政機關審批排放權、城市廣告權、河沙管理權等,一經采用市場化交易方式進行,必將產生市場最大化的執行結果。
2004年,重慶高法院開始探索“司法拍賣”執行制度創新,通過重交所的配合2010年得到了全面實現,2012年由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法院推廣。“司法拍賣”執行制度創新,遏制了“司法拍賣”執行法官尋租、提高了法院執法公信力,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債權人利益,維護了債務人權益。最大的意義是維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的法律公信力。
上述事實佐證了產權市場為各種屬性的非標準權益性資源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提供的服務所產生的維護民生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是其它要素市場不可替代的,更佐證了中國堅持科學發展觀,指導建設符合國情政治制度、符合文化差異、符合企業發展路徑差異、符合地域經濟差異建設“多元化、多形態、多層次”資本權益交易市場體系的制度安排是成功的。
產權市場的25年實踐創新的若干案例,為專家、學者研究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的政策執行方式與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對接提供了重要參考,也為研究建設與國情政治制度、國情文化相適應的、完整的中國資本市場體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還為PE、市場投資者研究中國產權市場,創新中國市場的投資贏利思路提供了參考。
3 PE及各種投資者多渠道發展探討
我們知道,無論在西方市場還是在中方市場,通常情況PE以及市場各種投資者的投資對象主要是選擇高科技、成長性較好的企業。實際上,中國企業發展客觀上會受到地域文化的差異影響,也會受到貨幣市場、證券市場的剛性影響。應該說,針對市場環境,如果PE、市場投資者結合實際創新投資觀念,將自己的資金優勢、管理優勢嫁接到產權市場,就會發現產權市場有更多投資商機。
一方面,由于產權市場是中國權益性交易配置的基礎市場,市場資源極其豐富,投資的選擇面寬。在2007—2010年產權市場年均實現4646億元交易融資額中,非國有企業產權融資就占有25%的份額,可見資源極其豐富。
另一方面,產權市場的制度建設經過25年時間的不斷完善,投資項目的安全性和創新性最具市場進退的條件。PE及各類投資者完全可以針對產權市場具有保值增值和實用性的特點,利用自己的優勢,采用“短、平、快”的投資機制,在產權市場開展投資創新的經營活動,擴大自己的市場贏利。
但是,實踐者認為,由于PE及市場各種投資者對產權市場的認識滯后,加上固有的投資觀念,制約了自己在產權市場發現商機,導致了自己在激烈競爭的中國市場投資方向單一。
首先,在理論上,PE及其市場各種投資者應該認識到,無論是標準化市場、非標準化市場所提供的商品都是權益性商品,通過交易獲得或失去的都是權益的轉移。
其次,如果PE及其市場各種投資者在產權市場選擇項目投資,那么,產權市場完善的交易服務流程、服務質量將會免去投資者對擬投資項目通常必定進行的前期盡職調查成本。這是因為,產權市場對進場交易的各種屬性項目先期已進行了必要的形式審查,并通過公告形式將項目信息向社會進行披露,廣泛接受經濟社會監督。因此,在產權市場可以做到放心選擇項目投資。
再次,所謂“短、平、快”的方式投資項目是指:一是如果PE或各種投資者在產權市場成功投資受讓了項目,可以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管理優勢對項目作短暫培育,一旦發現了更有價值的長線投資項目,可將正在培育的項目直接嫁接到長線投資項目,既可以節約投資時間,也使投資更加靈活。二是一旦PE或各種投資者在對已經受讓的項目作短暫培育時發現了退出的市場商機,可以隨時通過產權市場安全退出。三是無論PE或各種投資者在產權市場選擇了長線投資項目還是短線投資項目,受讓以后都有機會獲得地方相關優惠政策,成為地方政府重點關注的企業。
在建設產權市場25年時間里,幾乎每年都有境外企業、投資機構通過投資收購企業產權、在建項目,擴大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擴大了自己的收益。
2003年,日本佐川急便株式會社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成功收購中國保利科技(天津)公司股權;2004年,德國柏林水務集團公司通過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成功收購安徽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整體產權;2005年,香港寶華德祥建筑集團通過南通產權交易所成功參與重組南通港口集團;2006年,日本神鋼株式會社、美國卡特比勒公司在成都聯合產權交易所投資收購成都工程機悈公司產權發生了激烈的競爭;2007年,香港一家基金公司在成都聯合產權交易所參加了成都西郊商場的競價;2008年,韓國一家債權投資公司在成都聯合產權交易所參與了四川華融54億資產包轉讓競價;2009年,澳大利亞一家投資公司委托當地人參加了重慶聯交所對雨田大廈部分樓層產權執行的“司法拍賣”競價;2010年,香港一家基金公司通過廣州產權交易所參與了廣州產權園區項目投資;2011年,加拿大艾瑞馳投資公司通過西部產權交易所競爭,一舉成為金堆城西色有限公司增值擴股的投資者;2012年,美國信達置業投資公司授權四川辦事處參加了重慶聯交所掛牌轉讓中國普天在成都金堂的一家子公司整體產權競價。
為了補充我們的觀點,這里,我們在各種機構投資者通過產權市場成功投資的大量案例中,選擇了3種不同形式的案例,供PE、各種投資者研究參考。
案例1:12年前,廣州產權交易所創新開展了“所有權托管—重組整治—公開市場交易”市場服務業務。2004年,有一個民營企業經營的7億地產項目叫“廣地花園”,因股東矛盾不能協調、資金鏈斷裂、企業生存受到了嚴峻考驗。企業主動請求廣交所對其托管。企業托管期,香港一家基金公司直接受讓了“廣地花園”全部產權,利用資金優勢、管理優勢,經過不到一年時間的孵化,使瀕臨破產的“廣地花園”實現了良性成長。這家基金公司獲利遠超國際投資收益的基本要求。
案例2:2005年,在福建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的“雪津啤酒”5.3億混合股權項目,一家國企、3家外企報名參與競價,最后由比利時英博啤酒集團公司以58.86億元成功受讓,英博集團公司一舉成為了省市兩級政府最為關注的外資企業。一年后,英博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雪津啤酒”在福建莆田市、三明市和江西省南昌市年產能已經達到90萬噸,僅在中國市場的年銷售量可以達到35萬噸,“雪津啤酒”已經成為位居英博集團前五位的銷售產品。由于“雪津啤酒”是外資機構與中國國有企業博弈的成功案例,引起了西方研究戰略投資的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2012年,這個案例進入了美國哈佛大學編寫的教材。同時,作為軍事戰略參考,這個案例也選入了美國西點軍校的輔導教材。
案例3:新建項目TOT投資案例。2007年,海口市水務集團供水公司和污水處理公司50%的股權項目在海南省產權市場打包轉讓,掛牌價3.15億元,被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成功受讓。以后,這家法國公司又連續通過產權市場對珠海污水項目投資了2600萬歐元、對北京盧溝橋污水處理項目投資了7.6億元人民幣、并投資21.8億元人民幣整體收購了天津市北水業公司。法國威立雅公司在中國只用了5年時間,通過中國產權市場為主投資的中國供水、污水處理項目已涉及中國14個省市,使該公司一舉成為了中國水務系統的著名外資企業。
4 中國產權市場歡迎PE及市場投資者進入
中國產權市場大量的非標準權益性資源流動,為PE及市場各種投資者提供了創新投資理念、投資贏利更加廣泛的市場范圍。以重交所為例,實現多贏是重交所長期以來堅持的經營理念。
一是全國產權市場所處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以重慶為例,重慶直轄13年來,交通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市政區劃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小時經濟圈,已經投入使用的重慶保稅港能夠為航空物流直達港、澳、臺地區、長江水路直通韓國、日本等印度洋港口、為依托泛亞鐵路形成的東南亞貿易大市場通道提供了重要的市場物流服務保障,市政環境、市場秩序、投資環境、區域經濟發展速度等為經濟騰飛奠定了重要基礎。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已有100強的分支機構選擇了在重慶落戶。
二是值得PE及各種投資者關注重交所的理由。重慶市委、市政府堅持貫徹了直轄時提出的“建設開放的新重慶”思想,明確了統一建設區域性產權市場的定位及功能:“產權交易的陽光交易平臺、重要的資本要素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三大定位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護交易各方合法權益、產權交易價值發現、推動產權跨地區、跨所有制有序流動”的四大功能。重交所按照產權市場的定位和市場功能,2008年以后,每年的項目掛牌總數都超過了3000宗。由此可見,在中國產權市場聚集的資源極其豐富,可供PE及各種投資者選擇的項目投資機會面寬量大。
三是2008年以后,重交所平均每個工作日都有不低于8個項目交易成功,證明了重交所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是均等的。市場換手量證明了交易成功率是可靠的。而且,重交所的服務創新力度完全可以配合PE及各種投資者的創新需要。
四是全國區域性產權大市場完全具備了為PE及各類投資者開展“短、平、快”投資創新的條件:凡是受讓重慶轄區的各類項目,重交所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物權過戶、股權變更股東、協助投資者籌措資金等。如果是受讓項目在異地的產權過戶、股東變更,重交所也會協助投資者辦理相關手續。
快捷、優質的服務標準是重交所立足市場競爭的基礎,更為PE及各種投資者“短、平、快”進退市場提供了保障,也是重交所的服務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牌。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