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漫長寒冬的動力煤市場,近一段時間終于迎來了些許暖意,這主要來自于此前不斷降價的煤炭巨頭神華、中煤開始紛紛提價。
作為行業風向標的神華,其舉手投足之間都會引發蝴蝶效應。在幾輪領跌之后,導致不少中小煤企已經難以支撐,紛紛倒閉,而神華的表現卻愈發強勢,不僅銷量逐步攀升,報價也開始持續上漲。這看似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行業洗牌,而洗牌之后的受益者也日漸浮出。
“變相漲價”啟動
作為國內煤炭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神華(16.58, 0.19, 1.16%)(601088.sh)日前終于停止了自己領跌的步伐,不僅如此,其接二連三的提價也似乎要在整個動力煤市場引領一波新的漲價潮。
10月8日,市場有消息透露,神華集團已經取消了從今年7月下旬開始實行的“月度最低結算價格”,以后按照每周自己定的價格走,貧瘦煤停發,港口煤炭成交價格暗漲。
盡管神華方面未向記者確認相關消息,但是多名業內分析人士以及業內從業人士均向記者表示,神華確實已經取消了該項新政。
神華集團推出的“月度最低結算價格”從今年7月19日開始實行,具體內容則是神華煤炭每月底結算一次,結算價格以當月周價格中同煤種最低價格進行結算。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神華的這一策略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跌價策略,由于當時動力煤價格持續下跌,市場采購氣氛慘淡,神華的這項策略能夠有效幫助采購企業規避價格下跌所帶來的風險,因此備受市場青睞。
“神華的煤炭銷售狀態已經好轉,取消了價格新政,算是變相的漲價。”山西汾渭能源咨詢動力煤分析師曾浩表示。
除了取消新政這一變相漲價的舉動之外,神華同時也提升了部分煤種的報價。數據顯示,神華集團目前沿海地區5000大卡以下動力煤每噸上調3元至5元,華北地區上調5元至10元,而其余大型煤炭企業也紛紛跟風。據悉,中煤集團等幾家在北方港下水的煤炭企業也同步提價。
“隨著冬季即將來臨,現在是煤炭價格提升的最好時間,現在如果不提價,后期就沒什么機會再提價了。”我的鋼鐵網煤炭分析師陳燕燕告訴記者,“另一方面,目前已經開始的大秦線檢修也會加劇煤炭資源供應緊張的局面,也是提價的最好時機。”
據了解,本次大秦線檢修于10月9日開始,到10月28日結束。初步估算,大秦線秋季集中檢修,將使大秦線日運量在當前日均128萬噸的基礎上下降25萬噸至30萬噸。在當前鐵路滿負荷運行、進出港均已保持高位的狀態下,出港量日均多于進港量十余萬噸,煤炭資源緊張的局面將進一步加劇。
在領跌了數輪價格之后,現在神華終于停止了自己跌價的步伐,轉而提升了自己的價格,也讓市場看到了回暖的跡象。“現在是否回暖還不好說,但是動力煤價格的確獲得了一些刺激性的提升,效果也非常明顯。”陳燕燕告訴記者。
數輪領跌的背后
對于陷入困境的煤炭市場來說,神華的一舉一動對整個行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實際上,就在此輪提價之前,神華數輪領跌曾是全行業陷入疲軟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有業內人士將其稱為煤炭行業的“攪局者”。
今年6月24日,神華集團、中煤集團曾聯手將煤價直接下調約28元/噸。在一個半月內,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累計降價40元/噸,使此段時間內煤價直降約7%。而隨后神華集團的報價也屢屢比市場價格低。
除此之外,神華還在今年5月份宣布港口煤價不再與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聯動優惠,這也意味著公司將70%的合同煤已經完全轉化為市場煤。
而在神華集團帶頭領跌的沖擊之下,各地方煤企被迫跟隨,更加劇了虧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大型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3.1%,有26家企業集團出現虧損,虧損額46.4億元,黑龍江、吉林、重慶、四川、云南、安徽等6個省市全行業虧損。
除了大型煤企之外,中小型煤炭企業的日子則更為難熬。由于煤炭價格持續下跌,不少煤炭企業已經紛紛關停倒閉,原先聚集了500多家煤炭貿易企業的河北省,現在正常營業的只剩不到20家。
“目前煤炭行業的現狀是,煤炭企業大概有50%處于虧損和盈利的邊緣,有20%的煤炭企業,尤其是中小煤礦面臨破產重組的狀況。”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寧浩表示。
歷史總有相似的地方。作為周期性行業,煤炭上一次出現生存窘境的時刻還是在2008年,當時焦煤在下游需求不暢的情況下,價格承受巨大的下行壓力,焦煤企業普遍面臨著銷售極其困難的局面,部分企業即使降價了20%,也依然難以維持正常生產經營,這和當前煤炭行業面臨的現狀極為相似。當時僅邯鄲單個地區的15萬噸和30萬噸焦化廠的生產根本無法為繼,如果繼續維持運營,每天的虧損額將高達50萬-100萬元,該地區倒閉的30萬噸以下焦化廠超過了數十家。
誰是煤價下跌的受益者
然而,神華集團在領銜數次降價之后,自身表現卻依舊強勢。
根據其半年報顯示,中國神華完成商品煤產量158.3百萬噸,同比增加1.6%;煤炭銷售量242.7百萬噸,同比增加9.3%;兩者完成進度均超過全年目標的50%。
在今年所有公布半年報的42家煤炭上市公司中,有多達32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占比近80%。因此,盡管由于上半年神華集團煤炭平均銷售價格(406.0元/噸)同比下降7.6%,導致公司實現凈利240億元,同比下降了4.77%,但是這份成績單在一片慘淡的煤炭行業中已經算得上是一枝獨秀。
“神華不止在生產成本上有優勢,在運輸成本以及銷路的優勢亦是得天獨厚。別的煤企需要報鐵路計劃,需要繳納30元-50元/噸的代發費,但神華在內蒙古和山西都自建鐵路,使得這部分費用可以省下。”中煤遠大咨詢中心分析師張志斌表示。
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即使當神華連續將報價下降到目前的530元/噸(以發熱量5500大卡的神混一號為例)的情況下,神華集團仍有50元-70元/噸的利潤,足以支撐其繼續降價。
一位長期從事煤炭貿易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神華接二連三地降價,其目的就是為了利用自己的成本優勢,倒逼一些小企業退出這個市場,整個煤炭市場已經在這輪暴跌中迅速完成了一輪自發性的洗牌。
事實上,這種降價策略所起到的效果的確非常明顯。以神華集團所在的內蒙古地區為例,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相關統計顯示,內蒙古上半年產銷雙降,上半年產煤4.47億噸,同比下降8.65%;銷售4.35億噸(不含進口),同比下降9%。全區67座生產煤礦停產,占20.2%。
“呼和浩特南郊上千家煤場已經倒閉了500多家,剩下的還在苦苦支撐。當地去年生意還能維系的‘煤炭信息部’(在煤企和運輸貨車之間的一種中介公司),今年的數量也從500多家銳減至100余家。”一位當地的煤炭企業負責人此前公開表示,“在鄂爾多斯(6.99, 0.19, 2.79%),也有一些企業因為坑口價只有不到200元/噸,而包括各種稅費在內的成本又太高,賣多少虧多少,所以不少企業已主動選擇了停產。”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