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資國企動態
2025-04-09
北京市國資國企全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提前完成70%以上主體任務,市管企業資產規模保持增長態勢,2024年1-11月實現營收1.89萬億元,利潤總額1479億元、同比增長1.8%。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優化機制,扎實落實各項改革任務
堅持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落實工作,與深化提升行動統籌推進、一體落實,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一是健全統籌調度機制。市國資委建立“月度調度、季度推進、年度評估、不定期督導”推進機制,形成了一張藍圖(委內分工方案)、兩張清單(工作臺賬、每月調度)、三項機制(責任落實、量化分析、評價考核)的落實體系。分管副市長季度調度,市國資委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月度調度解決重難點問題。制訂出臺委內分工方案、工作臺賬,將實施方案分解為153項任務、351項措施。二是強化制度保障。制定市管企業科技創新、資本市場運作、智慧國資建設3個三年計劃作為深化提升行動配套文件,有力保障各項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地。緊扣企業需求,建立完善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市管企業落實股東職責等15項制度機制,為持續深化改革提供強勁引擎。三是加強考核引導。對市管企業重點改革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評估考核和動態抽查,從七個維度逐一對企業改革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分析,“一企一圖”精準畫像,將考核結果納入市管企業負責人任期考核。四是推動改革穿透基層。在全國率先開發上線“重點量化指標管理系統”,動態跟蹤各級次企業重點改革任務進展。鼓勵基層強化創新突破,指導國資公司制定出臺“九容、七不容”容錯糾錯機制。聚焦激發重要子企業活力,“一企一策”制定北方華創、大數據交易所、首信公司等綜合改革發展方案,京儀裝備等一批子企業通過深化改革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協同聯動,廣泛凝聚改革合力
堅持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積極構建全市國資監管大格局。一是深化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發揮國資委專業化監管優勢,出臺加強市管金融企業監管工作方案,組建首都文化科技集團,創新實現涵蓋金融、文化企業在內的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推動全市國有企業結合實際落實深化提升行動“一張圖”。二是加強與市級部門戰略協同。建立完善歷史遺留問題市級聯席會議機制,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屬地政府、責任企業優勢,聯合解決一批涉企歷史遺留問題。聯合市發改委等24個部門及各區政府搭建“兩非”“兩資”多部門聯動綠色通道,加大與成員單位會商力度,合力破解企業在工商注銷、破產立案等方面的難點堵點問題。聯合市審計局印發全面落實總審計師制度的工作方案,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貫通協同機制。深化巡視巡察、審計整改及成果運用一體化貫通,印發共性問題清單,督促企業舉一反三、源頭治理。三是加強市、區改革聯動。指導各區制定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或任務清單,首次印發《區國資監管工作評估評價實施方案》,加強對各區國資工作精準化、差別化指導監督,積極打造全市國資監管“一盤棋”。
聚焦重點,全面提高改革質效
在整體推進深化提升行動各項任務的同時,堅持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提升。一是狠抓科技創新,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將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通過考核加分、利潤加回、投入加大、激勵加碼等政策支持,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創新生態圈。在全國率先開展研發準備金制度試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逐年上升至3.1%(工業企業4.4%)。遴選14家企業圍繞半導體顯示、集成電路等8個領域開展原創技術攻關,兩年新增5個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6家國家級“鏈主”、1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力度,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庫,新一輪改革以來累計投資達2103億元,營收占比近1/3。二是狠抓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充分激發企業活力動力。抓牢市場化改革“牛鼻子”,1.5萬名經理層成員實現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并不斷提質擴面。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全面覆蓋,通過競爭上崗方式新聘任的管理人員占比達47%,企業合計調整退出1680人。提升資本運作能力水平,兩年新增上市和掛牌企業8家,京能光伏、首創奧特萊斯REITs項目成功發行,REITs發行上市支數和規模均排在全國前列。三是狠抓服務保障首都能力水平,充分發揮國企功能作用。通過改革引導企業以市場化方式、撬動社會資源服務首都發展,更好實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社會屬性有機統一。完善“平會結合”機制,推動企業在高標準服務保障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服貿會等重大國事活動中鍛煉能力、塑造品牌。在國有上市公司實現ESG信息披露全覆蓋的基礎上,將7家市管一級企業集團納入ESG信息披露試點。探索“公交+文旅”“地鐵+商業”服務場景,形成商業價值反哺主業。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啟動第二批市管企業搬遷城市副中心,兩年累計在城市副中心投資945億元,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累計入駐企業120家,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項目成為全國存儲、外輸能力最大的在運接收站。
來源:北京市國資委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