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網儲能公司)深入貫徹落實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部署要求,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通過自主與協同創新相結合,研發與示范應用相促進,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引領帶動我國儲能行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近三年,南網儲能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加大,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新增發明專利263項、專有技術22項,先后承擔9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攻克抽蓄機組成套開關設備國產化難題,實現40萬千瓦級抽蓄機組國產化。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加強創新項目分類管理,以自主創新探索企業發展新路徑
一是圍繞前沿技術加大研發投入。以重大科研項目為依托,圍繞儲能領域關鍵共性、前沿引領技術開展科技攻關,主動牽頭或參與承擔儲能領域重點技術、重大工程和典型應用場景任務。近三年,先后承擔“海水抽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9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2項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能源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研發投入強度年均提升17.7%。二是圍繞核心業務增強創新能力。找準科技創新著力點和突破點,聚焦數字電廠建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施工,布局業務支撐類科技項目,以創新賦能業務高質量發展。自主研發的全國首個基于國產芯片的大型抽水蓄能機組數智調速系統,多項創新技術實現完全自主可控,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三是圍繞成果轉化提升創新效益。優化項目立項機制,要求應用類科研項目必須在立項階段明確成果轉化目標。創新成果轉化方式,根據項目合作各方資源投入及貢獻程度,提前約定轉化收入分成比例,建立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合作模式。2021年以來,公司52件專利、軟件著作權以許可方式實現成果轉化,成果轉化收入年均增幅超20%。
堅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以協同創新筑牢產業發展新基石
一是聚焦產學研用搭建創新平臺。發揮公司在項目資金、行業資源、應用場景等方面優勢,聯合上下游企業,成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深度參與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建設,推動產學研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著力解決制約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痛點堵點,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二是聚焦“卡脖子”問題開展聯合攻關。以核心關鍵設備自主可控為目標,全面梳理儲能領域重要設備“卡脖子”現狀,從設備、零部件、芯片三個層級,建立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清單,逐項攻克難題,顯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聯合研發首臺國產抽水蓄能機組出口開關成套設備并投產應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補齊我國抽水蓄能機組主機設備自主化的“最后一塊短板”。三是聚焦核心技術推動產業升級。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設備廠商組建研發團隊,并提供應用場景及試用環境,以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引領帶動產業升級。在建設700米級水頭單機容量4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中,通過聯合研發攻克12項關鍵技術,獲35項國家專利,其中7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多項技術填補世界空白,助力我國超高水頭超大容量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建設及設備制造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以標準示范鑄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一是依托標準建設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全面總結30余年工程建設及生產運維經驗,開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標準化建設,編制國際標準3份、國家標準37份、行業標準44份。堅持以需求為牽引,協同產業鏈上下游開展標準制定、施工及設備制造,不斷提升儲能產業標準化、規范化、高端化水平,多個抽水蓄能電站先后榮獲菲迪克工程項目優秀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二是依托重點工程提高產業控制能力。堅持“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三步走戰略,與科研院所、設備廠商通力合作,采用基礎研究、設備研制、工程應用相結合的技術路線,歷時20余年、經歷5個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逐步實現抽水蓄能機組及成套設備的全面國產化。依托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積極推進大容量可變速機組的自主化研發制造,成功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三是依托試點示范推動產業技術進步。以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為載體,搭建新型儲能前沿技術路線應用實證平臺,統籌科技攻關、試驗驗證、工程應用等各環節,推動儲能行業多元化、產業化發展。廣東佛山儲能項目聚焦電芯、熱管理、結構連接三大技術領域,實現9條技術路線的同臺競技、一站集成,加快儲能領域多元化技術示范應用,有力促進儲能產業技術進步。
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