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資國企動態
2025-03-11
中能建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能建數科)是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新型儲能原創技術策源地壓氣儲能任務的牽頭承擔單位。中能建數科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服務新型電力系統發力攻堅,成功實現世界首臺(套)湖北應城300兆瓦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并網發電,填補了300兆瓦級非補燃儲換熱系統應用的全球空白,在深地空間利用技術領域創造了多個全球第一。該電站全年儲氣量可達19億標準立方米,發電量約5億千瓦時,可供75萬居民一年的生活用電。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前瞻布局儲能產業,勇闖行業新賽道
一是聚焦行業所需,推動壓氣儲能規模躍升。面向新型電力系統對長時儲能技術的迫切需求,中能建數科錨定300兆瓦級壓氣儲能新賽道,大力開展儲能成套技術攻關和工程化實踐,推動單機容量從既有的100兆瓦躍升至300兆瓦,實現大規模壓氣儲能“從0到1”的開創性突破。在單機容量大幅提升的同時,著力推動降本增效,實現單位造價降至6000元/千瓦以下、系統效率提升至70%以上。二是創新技術路線,拓展儲能電站應用場景。面對“三北”地區新能源大基地缺少天然鹽穴的困境,創新開發人工硐室儲氣技術路線,在甘肅酒泉、陜西銅川等地開展人工硐室型壓氣儲能工程化實踐,推動壓氣儲能業務向“沙戈荒”綠電外送、深地硐室創新利用等應用場景拓展。截至2024年11月底,累計完成壓氣儲能電站選址100余座,其中投運和在建4座、籌建20余座。三是發揮鏈長優勢,培育壯大儲能產業生態。勇擔壓氣儲能產業鏈鏈長,牽頭組織東方電氣集團、上海電氣、陜鼓集團等主設備廠商開展產業鏈協同和設備聯合攻關,共同研發了全球單體最大的儲熱罐及300兆瓦級膨脹機、壓縮機等核心裝備;以湖北應城、甘肅酒泉等地優質儲能項目為載體,引入國家電網及部分金融機構參股共建,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產業生態。
全面提升科創能力,爭當創新主力軍
一是強化科技攻關,確保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發揮中國能建在電力勘測設計、技術裝備上的硬核實力,分專業、分系統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采用“4段壓縮儲能、3段膨脹釋能”方案,成功攻克了非補燃絕熱物理儲能、多級串并聯空氣壓縮、大容量高效空氣透平發電等“卡脖子”技術,實現物質流與能量流的高效存儲和低耗轉化。已投產發電的湖北應城電站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3個世界第一,采用的工藝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可控。二是突出長期效應,保障科研經費穩定增長。以承擔中國能建科技數字化項目為契機,將提供工程技術服務、規劃咨詢服務、數字化服務等業務收益的5%-10%強制納入公司科創資金池,專門用于壓氣儲能技術迭代升級,構建“研發—成果轉化—研發”的正向循環。2024年1-11月,中能建數科投入科技研發經費超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95%。三是整合優勢資源,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依托中國能建牽頭組建的中國新型儲能創新聯盟,整合行業內外優勢資源,搭建“1+N”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1”是中國新型儲能創新聯盟,“N”是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組建的多個“產學研用”合作機構),聯合成立儲能技術研究院、人工硐室實驗室和多個中試平臺,圍繞工程化實踐遇到的新問題“解剖麻雀”,對開發的新技術和新工藝進行可靠性驗證。
加快建設人才高地,匯聚發展新動能
一是強化新型儲能人才引育機制。圍繞新型儲能核心業務,采用高端人才定制化招引程序,引進“大師級”人才4人、骨干領軍人才24人,引進高端人才的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6%。與中科院巖土所、西安交通大學等深化人才合作,聯合組建新型儲能人才培育基地,累計培育110余名新型儲能領域技術人才。二是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效活力。實行科技攻關任務項目經理負責制,對承擔原創技術策源地、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負責人授予人才調配權和獎金分配權,并在租房、落戶、評優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2024年1-11月,公司科創資金池累計兌現1100萬元,湖北應城項目團隊獲首次并網里程碑獎勵100萬元,獎勵資金在工資總額之外單列。三是塑造“理論+實踐”復合型人才。注重以實踐淬煉人才,推廣總部派員參與項目建設的應城模式和“本部+PMC(工程建設管理服務)”的酒泉模式,以項目實操提升管理實戰能力。注重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再升維,借助“數科講堂”“能建學習”等培訓平臺,將新型儲能等前沿科技納入必學內容,持續打造“學習型組織”。2024年以來,面向全員組織通識類、能力提升類培訓課程60余項,學時量同比增長260%。
來源: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