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資國企動態
2025-03-05
全國兩會正召開,地方兩會已密集釋放國資國企改革的關鍵信號。各地圍繞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科技創新、戰略重組等方向提出具體舉措。結合地方兩會部署,本文梳理出國資國企改革的六大重點工作,提供前瞻視角。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深化國企改革,建立戰略使命評價制度
地方兩會明確將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作為核心任務,并積極探索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四川省提出“引導國企在重大科技攻關、戰略資源開發等領域勇擔重任”,并探索戰略使命評價制度;貴州省則致力于完善“國企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推動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機制;山東省通過“一企一業、一業一企”試點,建立省屬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機制。上海市優化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城市保障類企業成本績效管理。山西省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建立省屬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健全國資監管“13331”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這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旨在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推動國有企業在增強核心功能、提升功能價值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需要明確并細化國有企業戰略使命的內涵,結合國家對每家中央企業的功能定位要求進行設置,如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方面的具體使命要求。
優化布局結構,推動戰略性重組整合
國有資本向重點領域集中、推進戰略性重組整合已成為多地的共識。北京市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政策機制,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海市積極推動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上海建科與上咨集團等四組企業重組,致力于打造金融與基建領域的“超級艦隊”,聚焦做強做優主責主業,推進一批集團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營業收入占比提高到30%左右;廣東省則在港口、航運領域推進專業化整合,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江蘇省加快能源、礦產、種業等領域的戰略性重組,強化產業鏈安全支撐能力。通過“一鏈一策”“三個集中”(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前瞻性產業集中),國企的核心競爭力與資源配置效率將顯著提升。四川省組建運營好四川能源發展集團、數據集團、軌道交通集團。黑龍江省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任務,持續抓好北大荒、森工、龍煤等重點企業改革。河南省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重點領域重組整合。江蘇省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能源、礦產、種業等領域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吉林省推進吉能集團、交投集團、一汽吉林戰略性重組,做實金控集團主體功能,拓展農發、旅控、吉勤集團戰略性布局,顯著提升產投集團、森工集團等企業經營績效。安徽省深化重點領域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省屬企業更多布局新興產業。山西省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省屬國有資本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國計民生領域的資產總額達到7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占比達到10%左右,主業投資占比90%以上,提升在全國同行業中的競爭力。推進資源、儲備糧等領域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
2025年,以編制“十五五”規劃為契機,深入研究形勢、市場和行業,立足自身基礎和優勢,著力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通過推進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公共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個集中”,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同時,國有企業要聚焦主責主業,加強核心業務管理和運營,提升創新能力,切實增強主業實業核心競爭力,為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作為國企改革的核心動力,正受到多地的廣泛關注與重點布局。北京市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央地協同創新體系,大力推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九大專項攻關行動,圍繞新能源、合成生物等領域再布局一批新型研究創新平臺;廣東省著力培育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上海市則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實施“促進轉化五年行動”,加強概念驗證和中試平臺建設。通過“揭榜掛帥”“央地協同”等機制,國企正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安徽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集群。以優勢領域為重點,構建先進制造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遼寧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做大做強機器人、集成電路裝備、生物醫藥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2025年,地方兩會聚焦國企改革方向,著力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健全推進創新的有效機制,推動企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健全產學研成果對接和產業化機制,加快建設一批重大中試項目,探索建立場景應用創新促進中心,幫助真正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新技術脫穎而出。通過這些措施,旨在打造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的現代新國企,助力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
著力抓好高質量的穩增長,推動企業擴大有效投資
北京市聚焦科技創新、現代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大力實施“3個100”市重點工程,推進姚家園路東延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大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強政府投資項目成本績效評價,優化投資審批流程,創新投融資模式。上海市完善“兩重”建設工作機制,實施、儲備一批“兩重”建設項目,用好增發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全年完成投資2400億元。遼寧省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抓住“兩重”建設機遇,深入實施15項重大工程,提升項目謀劃質量,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保持合理投資結構,著力提升投資效益,加快推進300個省級重大項目、6000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湖北省深化國有“三資”管理改革,著力推進大財政體系建設,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管理,促進國有“三資”分散變集中、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宏觀配置效率和微觀使用效益。
2025年著力抓好高質量的穩增長,堅持挖潛增效和新動能培育一體推進,更大力度推進提質增效,推動國有企業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助力穩就業、穩供應、穩暢通,帶動各類所有制企業融通發展。
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探索實施穿透式監管
加強國資監管、防范風險已成為改革的底線要求。上海市構建“四類一層”分類監管模式,遼寧省積極推行“穿透式監管”,覆蓋全級次子企業,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貴州省深化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開展國資監管機構和行業管理部門協同監管,強化覆蓋全級次子企業的穿透式監管;云南省加大資產盤活力度,健全企業賬款拖欠解決機制,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穿透式監管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向下看清每一級”,有效遏制違規操作和隱性風險。廣東省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強化覆蓋全級次子企業的穿透式監管。河南省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穿透式監管體系。安徽省健全國有企業主責主業動態管理機制,完善國有資本投資負面清單,強化覆蓋子企業的穿透式監管。
2025年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問題的監管,探索實施穿透式監管,努力做到向下看清各級、一級管住一級,不斷提升國資監督有效性。國務院國資委推動的全國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已基本建設完成。啟動實施了國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提升專項行動,全面提升了國資國企數據感知和應用能力、國有資產在線監管能力、風險識別防范能力、業務支撐驅動能力和網絡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采取有力措施防控債務風險
化解債務風險、健全防控體系是改革的重要保障。云南省嚴格落實化債方案,用足用好增量政策,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加大國有資產資源盤活力度,健全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長效機制,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加快退出和市場化轉型,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山東省健全投資效益保障機制,鼓勵國企參與央企創新聯合體;黑龍江省完善央地合作機制,服務央企高質量發展。通過這些措施,各地正積極構建風險防控體系,確保國資國企改革的穩步推進。貴州省加大市、縣國資國企改革力度,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實體化、市場化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吉林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全面深化零基預算和績效管理改革,抓好國家財政科學管理試點工作。完善助貸機制,增加金融產品供給。
2025年地方兩會強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著力防控債務風險,嚴控重點領域風險,健全全面風險防控體系。各地通過嚴格落實化債方案,用足用好增量政策,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加大國有資產資源盤活力度,健全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長效機制,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加快退出和市場化轉型,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等措施,積極構建風險防控體系。
來源:麗莎聞道
作者:周麗莎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