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中,一些國有企業業績取得顯著成效。國有企業經營狀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得到顯著改善。”安信證券分析師陳果認為,從央企的行業劃分來看,上半年煤炭、鋼鐵行業加速消化過剩產能。從利潤角度看,煤炭、石油石化、交通等行業同比增幅較大,鋼鐵、有色等行業則從去年同期的虧損狀態下扭轉為盈利態勢。
混改仍是下半年主線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德倫表示,下半年國企改革將繼續持續推進,包括央企重組方案落地、前兩批混改試點方案出臺、油氣改革施工方案落地、第三批混改試點確定、地方國改方案出臺等。市場短期風險偏好回升利好政策相關的主題投資機會,建議密切關注國企改革投資機會。
在姜超看來,從目前已出臺的政策看,混改仍將是下半年國企改革的主線。從行業分布看,前兩批19家試點企業涵蓋電力、鐵路、民航、電信、軍工五大領域,第三批將統籌推進石油、天然氣領域試點。根據國資委在6月吹風會上的表述,國企并購重組將從鋼鐵、煤炭、火電和重型裝備制造四大行業鋪開。這些行業普遍產能過剩,通過并購重組健體瘦身、發揮規模協同效應、提升經營效率是唯一出路。
光大證券分析師張安寧表示,提高資產證券化率是國企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已有20個多省市明確了國資證券化率目標,一般均在50%以上。提升國有資產證券化率主要有三種方式,集團資產整合進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或IPO及借助殼資源,其中快速有效的方式是將國有非上市公司的資產整合進上市公司,建議重點關注“小上市公司大集團”的企業。
年初以來,央企并購重組、地方國企改革步伐逐漸加快,受益于國企改革提速,相關概念股開始受關注。煤電、鋼鐵、油氣等領域頗受公募、私募等機構投資者的青睞,有望出現新一輪投資行情。
關注央企重組
今年7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指出今年年底前央企要全部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安信證券分析師陳果認為,央企的公司制改制,是央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一步,為將來混改、資產證券化的實施掃清了障礙,并有利于央企數量和管理層級的加速整合。今年下半年央企大概率會繼續發生重組合并,應重點關注業務趨同的企業。
除央企外,地方國企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5月,山西審議通過《關于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指導意見》;6月,上海第一批員工持股試點落地;同期,天津推出約200個混改項目。此外,江蘇、廣東等多個省份的國企改革也在持續推進中。
長江證券分析師張宇生認為,未來國企改革或按照兩條路徑演進,一是混改仍是未來重要突破口,但行業或有所側重,即軍工和民航或繼續領跑,油氣領域混改或提速;二是央企合并重組或風云再起,合并可能首先按照同業或產業鏈上下游進行。
基金加倉概念股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國企改革提速拉升了一波相關概念股行情,除了一些私募基金重倉國企改革概念股之外,不少公募基金也在不斷加倉。
以北新建材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十大股東中,除中國建材、國泰民安投資、賈同春前三大股東外,其余全部為機構投資者。其中全國社保基金四一三組合、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方紅睿華滬港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為新進投資者,持股比例分別為0.84%和0.59%。值得注意的是,原股東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匯豐晉信大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于當期進行了增持,增持比例為0.67%,增持后的持股比例為2.03%。
交銀施羅德國企改革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經理沈楠認為,地方國企改革在一些地區加速推進,央企整合也在有條不紊地繼續進行。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各地陸續推出相關改革方案,國企改革投資仍大有可為。
沈楠表示,重點區域的改革試點值得積極關注,混改和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仍是看點。將綜合判斷潛在的改革試點突破口,更多投資于上市國有企業中管理出現積極變化、機制完善以及受益整體改革進程的公司。
興業國企改革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經理劉方旭認為,考慮到國企改革前期力度較大的案例多數發生在競爭性商業領域,因此基金配置較多的主要是醫藥、消費及金融等行業。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央企并購重組 地方國企改革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