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方航空為例。如前文提及,盡管東航集團率先推動了東航物流的“混改”,并成為首個央企樣本案例,但東方航空上半年在二級市場中的表現并不突出:股價出現下跌且幅度達3.82%。而在7月以來,東方航空的股價進一步出現下跌,下跌幅度超過3%。
但另一方面,已經停牌重組的中國神華在年初至6月2日期間股價累計上漲幅度達37.76%。而去年下半年曾因“混改”而遭到市場瘋狂追逐的中國聯通,在今年上漲幅度也大幅縮小,僅為2.19%。
上海一私募人士表示,中國神華作為國內煤炭行業龍頭,在今年“中國漂亮50”引導市場行情的情況下,股價出現上漲并不意外。該人士還認為,單純從A股全部央企來看,股價出現上漲的個股原因更在于資金風險偏好,也即績優股、行業龍頭股更受資本歡迎。
Wind資訊數據顯示,在兩市256家央企上市公司中,今年上半年出現股價上漲的有86家,持平3家,下跌的則達167家。在股價上漲的86家央企中,今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的僅3家。
另外,Wind資訊大央企重組概念板塊的數據顯示,48家個股中,今年上半年股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的為27家,另19家則出現了下跌。其中,八一鋼鐵以51.20%的漲幅為最高。不過,八一鋼鐵上半年并未有改革的消息傳出,但一季報中凈利潤同比增幅為220.06%。
“國企改革概念股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實際上股票走勢的差別很多并不是因為國企改革這個因素,而是因為和雄安新區等概念相關聯,當然在國企改革方面有實質進展的公司股價還是有所表現的,我建議投資者還是以業績為根本。”張品說。
(文章摘自2017年7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