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投融并購實務
2017-04-07
海外業務增長成亮點
除了銀行資產質量“穩中提質”這一特征,記者在各行公布的年報數據還發現,各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海外業務表現越來越突出,其對銀行的利潤增長貢獻也在持續提升。
以中行為例,去年中行實現稅后利潤1841億元,同比增長2.58%,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就是國際化業務的快速發展。
記者從中行年報數據中得知,該行去年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化的資金來源,創新債券發行品種,打通境內外的資金通道。截至去年年末,該行海外機構資產總額達到7307億美元,海外資產在集團資產中的占比達到26%。中國銀行海外業務實現稅前利潤122億美元,同比增長39%,貢獻度達到36%。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有商業銀行在海外業務方面的持續發力,實屬情理之中。這與國內銀行的國際化進程加速、國內“一帶一路”等政策的推進、國際經濟環境向好等因素息息相關。
記者梳理發現,去年中資企業在海外的并購業務呈現井噴式發展,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直言,這就導致海外機構需要大量拓展當地客戶的融資需求,譬如:2016年中國銀行海外新增公司貸款首次反超境內事件。
梁海明也表示,銀行作為服務行業,中資企業在海外融資、并購需求的上升自然會帶動銀行業務、海外業務的上升。
不僅如此,受訪人士還紛紛對記者指出,我國的“一帶一路”、“走出去”等國家戰略的加速推進,也是拉動銀行業海外業務大發展的重要原因。
“海外業務的比重上升是大勢所趨。”嚴哲銘對記者分析道:“一方面,境內的家庭財富存在全球配置的需求,財富管理行業日漸成熟,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投資工具和資產選擇;另一方面,‘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落地,實際帶來了快速增長的境外業務需求。境內銀行,未來不僅要到發展中國家‘開疆擴土’,也要到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去‘搶山頭’,在成熟的金融監管體系和市場環境下參與競爭,這有助于提升我國金融行業的全球競爭力。”
另外,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還對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補充,國際經濟環境的好轉也會影響國內銀行的業務收入。目前,美國日本歐洲、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都有向好的跡象。國際經濟環境向好,也將帶動國內銀行國際業務的收入上升。
梁海明則稱,過去一年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貶值,相對來說,也會使得銀行境外業務的盈利能力更加突出。
國際化大銀行是發展重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對于反映經濟基本面的情況,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而根據最近各大銀行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我國經濟環境企穩向好的態勢也得到了印證。
反過來講,宏觀經濟的企穩向好,也可以為國內銀行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正如上述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所說,經濟決定金融。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各項改革的持續深入,經濟形勢的不斷向好,國內銀行業也會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那么,未來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會出現哪些重點方向呢?
國際化勢必會成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在不少受訪人看來,我國銀行業在未來仍然會深入發展國際化。伴隨著我國“一帶一路”、“走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歷史機遇,加快海外布局已成為大型銀行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重要支點。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和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國內銀行也會走上全球化之路。”梁海明對記者預計,當然在轉型全球化大銀行的過程中,業務要跟海外對手看齊,更加多樣全面,加強金融創新,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國際化中的風險不能忽視,需要審慎評估,穩步推進。”曾剛也對記者強調。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