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投融并購實務
2013-12-27
4、 保值增值能力分析:
(1)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一般通過企業凈資產指標的增減變化來揭示。
通過股權交易,只是實現了資產的重新組合,并為資產的增值創造可能。判斷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要以企業實現利潤和凈資產的增減變化為依據。
(2)實現利潤和資產保值增值的關系:
A、利潤=收入-費用=資產-負債-期初所有者權益=新增資產
B、分利后企業資產與權益的關系為:
原資產+新增資產=負債+原所有者權益+新增所有者權益
C、企業是否實現了資產的保值增值,關鍵是要看企業利潤的分配情況和企業所有者權益(自有資金)的增減變化。
(3)反映企業資產保值增值能力的主要指標:
A、凈資產和資本保值增值率
凈資產=所有者權益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適當應>100%)
在分析企業資產保值增值能力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應以分利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數值作為比較和判斷的標準;
b、當企業發生增減資本金來調整資本結構時,資本保值增值率公式中的分母發生較大變化,各期比值之間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需要計算單位資本的保值增值率,即: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末資本金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資本金總額)×100%
c、企業資產應盡可能地反映其真實價值,如有必要,應對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和調整,然后再計算企業凈資產的數值。如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企業期末資產負債表中各非貨幣性資產按以下公式調整,把名義資本保值增值率換算成按不變購買力定義的資產保值增值率:應調整項目金額×換算率
B、資本積累率=積累資金總額/資本金(股本)總額 (合理0.75 理想1)
注:一般認為,法定公積金(稅后利潤10%提取,累計額超過注冊資本的50%可不再提取,轉增資本后,所留存額不得少于25%)、公益金(稅后利潤5%~10%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經股東大會決議),企業的該三項積累資金占資本金的3/4比較合理,和資本金數額相等比較理想,超過資本金時可考慮轉作資本金。
C、自有資金利潤率=實現利潤/原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企業所有者權益增長率=新增所有者權益/原所有者權益×100%
D、每股盈利=(凈實現利潤-優先股股息)/ 普通股總股數
注:當企業發放股票股利超過股票總數的25%,通常稱為企業股票的分割或稀釋。
在股票分割情況下,一般引起股價的下跌。
每股市盈率=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盈利
注:該指標反映股市對企業發展前景所持的看法。
E、企業的市場價值
a、通過計算股票價格來計算企業的市場價值:
企業的市場價值=股票數量×股票價值=股票數量×股票市價
b、以每年分紅金額相等為基礎計算企業的市場價值:
企業的市場價值=股票數量×紅利現值
其中:股票現值=紅利現值=每年平均分紅額/銀行長期借款利率
如果企業的分紅以每年一定的比例增大,但增長幅度低于銀行長期借款利率,在假設企業一直經營下去的情況下,其股票現值的計算公式為:
股票現值=基期紅利 /(銀行利率-年紅利增長百分比)
同時考慮股票市價和分利兩個因素時:
股票現值=行業市盈率×(企業每股紅利+1/3行業市盈率)
注:行業市盈率的計算,以行業股票平均價格和平均每股盈利計算。
F、權益資本附加經濟價值(用E表示):
E=稅后利潤+利息×(1-所得稅率)-資本成本費用
其中:稅后利潤=營業利潤-所得稅額
資本成本費用=總資本×綜合資本成本率
總資本=權益資本(所有者權益)+負債資本(企業負債)
綜合資本成本率=權益資本成本率×權益資本結構+
稅前負債資本成本率×負債資本結構
E的說明:
E<0時,表明企業當年的資本在運營中流失,至少權益資本的時間價值或者說存入銀行的機會利息收益喪失;
E=0時,企業雖有稅后利潤,但無附加價值,說明企業當年事實上只是“保本”;
E>0時,企業不僅有稅后利潤,而且抵減資金時間價值之外還有“剩余”,并排除了潛虧的隱患。
因此,只有當E>0時,企業投資才能算是增值,E是絕對數,在不同的企業中,資本總額不同,比較其經濟效益和經營管理水平時,可用單位資本E值或單位權益資本E值來判斷。
E的運用:
E能真正體現企業經營期間(每一會計期間)是否保值增值的涵義。
要使企業具有存在的價值,其最低利潤目標是滿足E=0的稅后利潤。
稅后利潤=資本成本費用-利息×(1-所得稅率)
保值銷售收入=〔企業固定費用+資本成本費用-利息×(1-所得稅率)〕/ 單位產品邊際貢獻率
目標利潤銷售收入=保值銷售收入+(目標利潤責任制-最低目標利潤)+單位產品邊際貢獻率
注:最低目標利潤由E=0時的稅后利潤確定,目標利潤是企業在最低目標利潤基礎上的奮斗目標。
E的意義:
E彌補了傳統核算中的缺陷,從稅后利潤中扣除資本費用,真正反映了生產經營盈利和新增加的經濟價值,取得了全面、準確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核算效果,并為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了客觀衡量標準。
5、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The Du System):
(1)從會計報表中,我們可以獲得企業如下信息:
A、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a、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注:該比率是一種靜態的衡量方法,它假定企業已瀕臨清算,而沒有從持續經營的角度給企業一個動態的估價。
b、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注:季節性變化可能使報表的應收賬款數額不能反映平均水平。
c、保守速動比率=(現金+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
注:還有一些流動性也較差的流動資產,如待攤費用、預付費用等,因此,將這些項目扣除后的現金比率反映短期償債能力更準確。
B、企業長期償債能力:
a、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注:該比率常稱為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成正比,其大小要與企業資產報酬率的預測狀況和未來財務風險的承受能力相結合確定。
b、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總額
注:該比率作為償債基金的基本來源和預警企業是否發生了資金困難。
C、企業經營管理能力:
a、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注:影響該指標正確性的因素有:季節性經營、大量式樣現金結算或分期付款的銷售、年末大量銷售或年末大幅度下降等。
b、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c、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總資產平均余額
D、企業獲利能力:
a、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b、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銷售收入×100%
c、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
注:影響該指標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產品價格、單位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資金占用量的大小等。
(2)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A、對一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獲得最大的投資報酬率,對整個企業來說,投資報酬率就表現為所有投資的報酬率,即權益報酬率。
B、權益報酬率取決于企業的以上三項指標:企業盈利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和財務杠桿。
C、本企業權益報酬率與前期對比,可以先比較權益報酬率,發現差異后,將各期權益報酬率進行分解,直至分解到各項明細成本、費用、資產等,從而分析出企業權益報酬率上升或下降的主要原因。用這種方法,可以找到企業總體盈利能力變動的根源,從而制定正確的決策,使企業健康發展。
D、同以上思維,企業權益報酬率可以與同業比較。
E、通過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對企業進行縱向和橫向的雙重對比,可以通覽企業的綜合盈利能力,可直接揭示產生波動的原因。
F、公式:
a、權益報酬率=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其中:權益乘數=資產÷權益=1÷(1-資產負債率)
b、分解:
銷售凈利率=凈利÷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全部成本+其他利潤-所得稅)÷銷售收入
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權益乘數=1÷(1-資產負債率)
c、再分解:
權益報酬率=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資產÷權益)
={(銷售收入-全部成本+其他利潤-所得稅)÷〔〔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資產÷權益)
=〔2×(銷售收入-全部成本+其他利潤-所得稅)〕÷〔(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1-資產負債率)〕
權益報酬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凈利÷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資產÷權益)
G、局限性:更偏重于企業所有者的利益。當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高,權益報酬率就越高,這是因為利用較多負債,從而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的結果,但是沒有考慮財務風險的因素,負債越多,財務風險越大,償債壓力越大。因此還要結合其他指標綜合分析。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