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條 備案完成后,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可憑外商投資企業名稱預核準材料(復印件)或外商投資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向備案機構領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備案回執》或《外商投資企業變更備案回執》(以下簡稱《備案回執》)。
第十三條 備案機構出具的《備案回執》載明如下內容:
(一)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已提交設立或變更備案申報材料,且符合形式要求;
(二)備案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或變更事項;
(三)該外商投資企業設立或變更事項屬于備案范圍;
(四)是否屬于國家規定的進口設備減免稅范圍。
第三章 監督管理
第十四條 商務主管部門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遵守本辦法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商務主管部門可采取抽查、根據舉報進行檢查、根據有關部門或司法機關的建議和反映的情況進行檢查,以及依職權啟動檢查等方式開展監督檢查。
商務主管部門與公安、國有資產、海關、稅務、工商、證券、外匯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密切協同配合,加強信息共享。商務主管部門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有不屬于本部門管理職責的違法違規行為,應及時通報有關部門。
第十五條 商務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公平規范的要求,根據外商投資企業的備案編號等隨機抽取確定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進行監督檢查。抽查結果由商務主管部門通過商務部外商投資信息公示平臺予以公示。
第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發現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存在違反本辦法的行為的,可以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舉報采取書面形式,有明確的被舉報人,并提供相關事實和證據的,商務主管部門接到舉報后應當進行必要的檢查。
第十七條 其他有關部門或司法機關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發現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有違反本辦法的行為的,可以向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監督檢查的建議,商務主管部門接到相關建議后應當及時進行檢查。
第十八條 對于未按本辦法的規定進行備案,或曾有備案不實、對監督檢查不予配合、拒不履行商務主管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記錄的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商務主管部門可依職權對其啟動檢查。
第十九條 商務主管部門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進行監督檢查的內容包括:
(一)是否按照本辦法規定履行備案手續;
(二)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所填報的備案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完整;
(三)是否在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中所列的禁止投資領域開展投資經營活動;
(四)是否未經審批在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中所列的限制投資領域開展投資經營活動;
(五)是否存在觸發國家安全審查的情形;
(六)是否偽造、變造、出租、出借、轉讓《備案回執》;
(七)是否履行商務主管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
第二十條 檢查時,商務主管部門可以依法查閱或者要求被檢查人提供有關材料,被檢查人應當如實提供。
第二十一條 商務主管部門實施檢查不得妨礙被檢查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接受被檢查人提供的財物或者服務,不得謀取其他非法利益。
第二十二條 商務主管部門和其他主管部門在監督檢查中掌握的反映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誠信狀況的信息,應記入商務部外商投資誠信檔案系統。其中,對于未按本辦法規定進行備案,備案不實,偽造、變造、出租、出借、轉讓《備案回執》,對監督檢查不予配合或拒不履行商務主管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商務主管部門應將相關誠信信息通過商務部外商投資信息公示平臺予以公示。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外商投資設立變更備案 外商投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