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政策法規專區
2014-08-31
在政策推動和經濟大環境倒逼的雙重作用下,國企改革已迫在眉睫,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漸成為最為有效的措施之一。近日有消息稱,國資委有望近期發布國有企業改革的三類框架性指導意見,即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導意見、組建國有資產投資公司指導意見、董事會三項職權改革指導意見。首批6家試點中央企業將根據指導意見制定企業的改革落實方案。
“試點央企要等待國資委框架性的指導意見,企業自己的方案還需要由國資委批準。”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過程中,很多問題還不明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改革主要以增量改革為主、存量改革為輔,以總結經驗為主、新的探索為輔。下一步關鍵是盡快推出核心指導文件和配套意見。
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央企層面發力的同時,地方版國企改革方案也相繼推出。不久前,廣東省出臺《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甘肅等16個省份出臺了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其中一半的省份明確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時間表和目標,吸引民資參與國企改革更是被反復提及。
在國有資本證券化率方面,超過一半的省份提出了數量目標:重慶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推進20家重點國企整體上市,80%以上的競爭類國有企業對應的國有資本實現證券化;湖北提出到2020年力爭將全省國有資本證券化率提高到50%;湖南提出到2020年競爭類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廣東則提出到2020年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由現在的20%上升到60%。
“國企改革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即國企經營方式的市場化及國企制度體制的市場化,前者經過多年的改革已經基本解決,而后者則對應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改革剛剛開始。”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原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周放生表示,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各有優劣勢,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推動兩者優勢互補以及兩者劣勢的對沖。而這一過程中,涉及到國企和民企雙方的問題,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恰當的信息公開渠道,此外在實現混合所有制后,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也需要相應的制度設計和安排。
如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對國企與民企的訴求進行平衡?資本市場可發揮積極作用。
“實施優先股制度是實現混合所有制的捷徑,能化解國有資產混合過程中的流失風險,保證國有股優先獲得股息和國有股的優先權,還能提高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表示,推行優先股可以有三種合作形式,一是在民營企業中加入優先股,國資擁有優先權和有限處置資產的權利;二是在混合所有制企業里,可以將一部分國有股量化成優先股,剩下的再拿出來,和普通股合作;三是把整個公司作為國家優先股,交給領導層或者是交給管理層,整個團隊來經營可以交給民營企業也可以交給國企自己的管理團隊。
推進混合所有制應摒棄懶政思維
■言 志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已經有16個省份出臺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發展混合所有制成為所有改革方案的“標配”。
在各大央企、各個地區的混合所有制方案紛至沓來之時,國資流失現象也頻頻見諸報端,如日前中信國安集團披露的改制方案,就被市場質疑為賤賣國有資產。對于混合所有制的質疑之聲也逐漸增加: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否會出現新一輪國有資產流失?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弄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步入深水區、經濟增速仍有下探趨勢之際,混合所有制為盤活存量、激活國有資本、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和深化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抓手,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利器”,混合所有制的推進已經成為經濟轉型的“充要條件”;但是另一方面,對于混合所有制的推進,各個地區、各個領域又不能為了混合而混合,盲目地搞一刀切和“大干快上”,使得“好經被念歪”而備受詬病。
在筆者看來,為了混合而混合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一混就靈”的懶政思維,因為各個地方、各個領域的特點均不同,所以混合所有制絕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從企業內部改革、完善監管體系的角度入手,設置適應企業發展的股權結構、公司治理模式乃至健康的股權文化,從而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首先,對于混合所有制應當有一個梳理,厘清哪些能混、哪些不能混。有學者將國企分為公益型企業、中間型企業和競爭型企業三類,并指出混合所有制應當按照以上的梯度進行混合比例的調整。這是對國有資本進行分類的一種方式,但卻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路:在促進混合所有制發展時,需要首先明確國有經濟的功能及其分類,需要進一步明確關于民間資本準入的具體政策,從而最大限度地為民間資本進入國有企業產權結構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其次,混合所有制是構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系統工程,關鍵是要根據行業企業的特性與需求,看能否產生放大效應。推進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在于促進股權多元化改革,讓國企和民企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共榮共進,國企參股民企,豐富了資本來源,吸收了市場的新鮮血液,對自身的創新和發展應起到倒逼作用;民企參股國企,對其風險承擔能力應是有所增強。倘若是為了混合而混合,而不計混合之后的成本效益比較,那么就違背了混合所有制的初衷。
最后,要注意扭轉國企慣有的行政管理思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論是國有控股還是非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的核心在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現代企業制度則要求企業必須按市場基本規律辦事,順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根本作用。政府只需做好相應的服務,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
因推進混合所有制而產生問題就淺嘗輒止,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顯然不可取,但是發展混合所有制,更不能為了混合而混合,盲目地進行一刀切,這是具體操作中應當慎之又慎的關鍵點。
民資“心動”混合所有制改革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