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完成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線上交易第一單后,3月12日,北京環境交易所又完成了一筆交易量為37.8萬噸的CCER交易。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共有369個項目正在申請或已經成功備案為CCER項目,覆蓋全國31個省及直轄市,減排類型16種,平均總年均減排量達5300萬噸。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各市場碳價格的逐步上漲,作為抵消機制的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將成為減排企業更為經濟的履約方式。
第一單落地廣碳所
廣碳所完成的國內第一單CCER線上交易,由上海寶碳新能源環�?萍加邢薰鞠蝽椖繕I主龍源電力股份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甘肅新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分2次購買CCER共20萬噸,其中一筆成交價為19元/噸。交易項目系甘肅安西向陽風電場項目,于2014年3月獲得項目備案,同年11月獲得減排量備案,是全國首個備案CCER項目,備案減排量為251311噸二氧化碳當量。
其中,作為首個CCER項目購買者的上海寶碳,在深耕碳資產開發和管理的同時還致力于碳金融產品創新。而龍源電力則是國內新能源開發領軍企業,風電裝機高居中國第一位。
北京37.8萬噸的CCER交易產生自四川省柳坪水電項目,交易雙方為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阿壩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其中,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北京環境交易所戰略會員、交易會員,是國家電網公司旗下唯一碳資產管理公司,為碳交易市場提供碳資產的開發、交易等相關服務。
首個CCER專項基金成立
基于對CCER市場前景的看好,資金已聞風而動。今年1月份,國內首個CCER專項投資基金——海通寶碳基金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啟動。海通寶碳基金擬定總體規模兩億元,由海通新能源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寶碳新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人和管理者,對全國范圍內的CCER進行投資,是目前我國體量最大的碳基金。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介紹,自10年前國際碳市場進入中國以來,直至今日全國碳交易試點的開展,碳市場始終因其較強的專業性約束了金融資本的進入。而大多數碳資產管理企業的規模也限制了其融入主流金融市場的步伐。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充分發揮自身產業樞紐地位的作用,研究了多種專業金融工具的運用方法,最終成功推動了該基金的成立。
業內人士分析,該基金的設立不僅提升了碳資產價值,同時填補了碳金融行業空白。自2013年我國碳交易試點啟動以來,上海碳市場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1月中旬,已成交碳配額200多萬噸。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