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19-05-21
近2019年5月2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19(第二屆)中國國企改革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主題為“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點與突破”,多位專家學者與國企管理者圍繞業績優秀的央企國企的成功密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制設計與難點突破等話題展開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指出,從1984年《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始,國企改革話題一直廣受關注,如今35年過去,國企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仍被專家學者激烈探討。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更多元的問題,有更多的約束條件,這就要求國有企業經營者具備更強大的能力:不僅有企業家精神,更要有對國家社會高度的責任感,以及常人難以具備的大局觀。
他談到,中國國有經濟是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當今時代,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愈發嚴峻,內部結構也愈發復雜,在此背景下,中國要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國有企業擔當起更重大的責任,需要我們更廣泛深入地開展研究。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離不開六個方面:一是推動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轉型,二是不斷推動創新,三是繼續推動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四是更大范圍的開放,五是提高勞動力素質,六是虛心學習發達國家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以《業績優秀央企的成功因素》為題作演講。他提出,從一些業績優秀的央企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共性規律和關鍵成功因素,可以探索復制成功密碼的可能性。業績優秀央企的成功因素在于:內生動力、制度保障、市場化運營。
他指出,在內生動力方面,一是企業家的精神品質,二是非常優秀的國企文化。國有企業家具有優秀的品質,他們不僅有職業經理人所需要的創新精神、冒險精神,善于把握機遇,而且還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奉獻意識。“國企文化深入人心,在文化理念上有宏大高遠的使命愿景、以大局為重的價值觀、自主創新的企業精神,凝聚了共同的目標;在文化建設上有與黨建相結合的文化活動、將理念固化為行動的制度、以人為本的員工關懷,統一了行動準則。”
國企能實現持續的優秀業績,背后的制度保障也同樣重要。一是國資委從外部為國企治理作出了重大貢獻,二是企業自身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毛基業談到,國資委推動國企形成和完善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同時發揮黨的領導制度性安排優勢。“優秀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也在同國際接軌,第一,通過厘清責任、權利、義務,降低了行政干預,提升了市場化程度,提升了資源的配置效率,讓企業能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第二,最大限度調動了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和職工的積極性。第三,與資本市場對接,包括在海外上市,提高國際競爭力。”
毛基業指出,國有企業家的戰略眼光獨到,善于把握時機和方向,引領行業、產業布局。而國資委在國企考核上作了非常大的貢獻和導向,考核上非常清晰到位,注重戰略的修正,除了“五年規劃”“五年計劃”之外,還有動態調整,確保戰略決策不出現大的錯誤。此外,國企總部定位清晰明確,很好地發揮了引領作用。戰略之下的運營管理機制非常市場化,形成了包括支撐力、能動力、牽引力、保障力的“四力模型”。優秀國企還有很好的創新機制與能力。
談到如何推廣和復制優秀國企成功密碼,毛基業認為,這是大家都在研究的問題,“培養和選拔高素質、有家國情懷和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至關重要。一把手的高度,就是企業的高度。國企隊伍建設,需要系統性的培養和選拔。”
中海油安全技術服務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懷增,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和君集團董事長、和君商學院院長王明夫,知本咨詢集團董事長劉斌,北京卓緯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朱寧等專家和國企管理者圍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制設計與難點突破”展開對話。
關于國企混改過程中的關鍵點和風險點,劉懷增認為,首先要弄清楚混改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如果解決的問題不清晰,將來在混改的設計上就會出現偏差。其次是頂層設計,到底要改成什么樣的股權架構,要不要有控制權,在一開始就要非常清晰。第三是管理團隊的激勵,這決定了混改以后有沒有活力,對國企混改,對最終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對企業的發展都是非常關鍵的。
連慶鋒談了對國企混改的五點體會。第一,黨建工作一定要進行大膽改革創新,把黨建工作的要求融入到企業每一根毛細血管里。第二,“混”是工具,“改”是目的,混改最后是要解決市場化主體。第三,經營上的變化或激勵要實現市場化,要按照現代互聯網模式或者新經濟模式改革更深刻的制度。第四,混合的對象很重要,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第五,要完善員工持股方案。
王明夫提出,混改的成功要點是兼顧四個方面的利益:原股東、員工、管理層、新投資者。“如果大家的最大公約數沒找到,這四方面的利益沒有兼顧好,那么終究會有一方缺乏推動混改的積極性,混改就很難深入推進下去”。此外,“混”和“改”的關系要處理好,“混”是前提,“改”更重要,要改變公司治理機制、員工心態觀念及行為習慣等等。
劉斌從“道”和“術”兩個層面去理解混改。他提出,如今關于混改已經有成套的理論和方法,混改的“術”已經不成問題,其關鍵制約在于“道”,在于存在“不改”的現象。國企不能被動地等政策進一步細化,而是要主動去創新、去變革,去推動自己市場化的進程。
朱寧從法律角度進行了分享。她認為,混改要細致考慮民營資本和外資作為股東的訴求,滿足各方面股東的不同訴求。另外,在產業結構方面,哪些混改是必須國有控股,哪些混改是可以讓民營資本或外資控股的,應當給予更清晰的指引。在微觀結構層面,股東行使權利的方式也應該更加清晰明確。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系教授周禹表示,不管從政策端還是產業端,甚至從參與者來看,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將是國企改革甚至聯動其他企業協同改革的重要戰略性方向。國家層面的方向感是堅定的,鼓勵大家敢破敢立,敢于在混合中突破、在混合中創新、在融合中發展。“我們都應該樹立對它的信心,認可和堅定地把握。國際國內大變局的情況下,國企改革將成為深化改革的中心,而且在最新的戰略級改革舉措中,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是一個重要的戰略級的方式和要求。所以要堅定不移大膽推動變革和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