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副主任翁杰明,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落實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八字方針”
“2019年是國企改革的攻堅年。”肖亞慶說,下一步,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試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多元化,以及強化正向激勵等方面,將是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領域。
肖亞慶表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企業將貫徹落實好“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首先要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優化國有資本布局,也是重要著力點。據肖亞慶介紹,下一步中央企業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裝備制造、造船、化工等領域的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電力、有色、鋼鐵、海工設備、環保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扎實推進區域資源整合,穩步開展國際化經營,不斷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據肖亞慶介紹,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進,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央企業運營的主體。2018年,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新增2880戶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
下一步,國資委將加大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擴大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第四批混改試點會有一百多家企業。“更重要的是,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內涵,更加注重混改的質量和效果。”肖亞慶說。
他說,混合所有制只是改革的方式之一,不是私有化,也不可能“一混了之”“一混就靈”。
談及中央企業與民營企業的關系,他表示,中央企業要和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所有制企業加強合作與戰略協同。“混合所有制是合作的一種方式,但合作不僅僅限于混改,還有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一帶一路’項目上的合作等。”他說。
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促進國資監管職能轉變,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對深化國企改革、激發企業活力,具有重大牽引作用。
“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核心要義就是出資人要對所出資的資本負責,主要應關注國有資本布局、運營和收益。具體經營事務由企業依法自主決策。”翁杰明說。
他說,要進一步加大授權放權力度,讓企業有切實的獲得感。同時,要打好監管“組合拳”,除了常態化監管,還要以信息化提升監管方式的智能化程度,通過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對中央企業實行全方位監管。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我們今年的重要任務之一。”肖亞慶說,這些年來,中央企業負債率穩定之中有所下降,但由于市場外部環境復雜多變,要防范新的風險出現。“防范風險不是一刀切,要突出重點。”肖亞慶說。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