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國有企業在改革實踐當中,可能還有一些歷史包袱和問題沒有解決,有個別是因為認識問題,內生改革動力還沒有完全激發出來”,在今年全國兩會第四場“部長通道”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
國企薪酬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改革一直受到社會各界地密切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加強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東北是新中國第一個工業基地,也是國企重鎮,在建國初期,支撐了中國工業體系建立。最近幾年,隨著東北經濟發展面臨挑戰,東北的國有企業也碰到了一些困境。
“長期計劃經濟體制,加之以傳統重工業、資源型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導致東北的國有企業面臨體制機制不活、內生動力不足、機構臃腫等問題”,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坦言,過去,很多東北國有企業沿襲老的生產經營管理思路,發展陷入僵局。
東北國企這艘“巨輪”該如何減重前行?改革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多位專家紛紛表示,最近幾年,混改試點、投資運營公司試點、 “雙百企業”等國企改革措施已經由點及面,在東北國企中鋪開,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新氣息。
最近幾年,東北三省政策頻頻出臺,國企改革進程不斷加快,“瘦身健體”后的企業輕裝上陣,呈現向好態勢。
“東三省是國企大省,歷史包袱也相對較多。國家在最近幾年制定了很多支持東北振興和國企改革的政策”,李錦表示,尤其在混合所有制、薪酬分配、市場化經營等方面,很多新思路正逐漸在東北地區得到落實和推廣。
2016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支持東北地區的中央企業先行開展改革試點;2017年底,國務院印發《加快推進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專項工作方案》,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出臺的第一個區域性國企改革專項文件;今年年初,《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正式出臺,東三省在第一時間出臺了地方國企薪酬改革辦法。
“我國國資國企改革的兩大方向一是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二是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遼寧社科院產業經濟與WTO研究所所長張天維表示, 從“管人、管事、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即國有資本授權經營管理改革和大力發展混合經濟,對東北國有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調整,又是一個巨大機遇。應該在“管資本”和混改中走出一條新路來。
頂層設計下,今年1月,黑龍江省正式成立了七大產業投資集團,是該省國企改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略重組;長期虧損的東北制藥通過混改調動員工積極性,實現了逆勢反轉;老牌制造業央企一重通過改革走出困境、發展企穩向好。
“混改仍然是今年東北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在油氣、鋼鐵等多領域整合也有望取得實質性突破”,李錦認為,東北國企應該充分發揮傳統制造業企業的產業、技術和工業基礎優勢,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來源:央廣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