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會生再度發聲混合所有制改革“步子不夠大”、“感覺不夠過癮”。
在3月4日舉行的政協經濟界別小組討論會上,王會生表示,目前國企改革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改革還不過癮,步子還不夠大。“尤其是混改,癥結在什么地方?現在說的都是在宏觀高層次上怎么改,但還需要解決企業及相關人員的擔心和顧慮,這些會影響混改的推進。”
成立于1995年的國投集團是中央企業中唯一的投資控股公司,是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單位。截至2018年末,該集團資產總額5840億元,管理金融資產規模突破萬億元。2018年完成合并收入1358億元,利潤193億元。
截至目前,國投旗下混合所有制企業比例已超過80%。
王會生認為,混合所有制改革仍面臨“不愿混、不敢混、不真混”的挑戰。其中的一大癥結是,如果國企總想說了算,那民營企業是不愿意混的。
“我與一些民營企業家探討:如果我是大股東但不絕對控股,你們民營股東單個股比都比我小,但加起來可以超過我,你們是否愿意與我合作。他們講,那當然愿意合作,你決策的對,有利于企業發展,我們就堅決支持你;如果你做有損于企業發展或其他股東利益的事,那我們就聯合起來反對你、掣肘你。”此前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王會生曾如是說道。
上述思路已在基金領域有所探索:據了解,國投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國投持股不超過40%,國有持股合計不超過49%,民營經濟和團隊持股不低于51%。據王會生介紹,“效果非常好。”
此外,王會生多次建議,國企要摒棄混改就是甩包袱的想法。“自己都不愿意做下去的企業,拿來和民營經濟合作,說得好聽點叫‘一廂情愿’,說得直白點叫‘轉著圈丟人’。”
國投信托就是典型的“混血兒”。2015年,泰康人壽、泰康資本和悅達資產成為國投信托的新投資者。其中,民營企業背景的泰康人壽和泰康資本持有新公司35%的股份,地方國企悅達資產持有10%的股份,增資后國投信托注冊資本從12.05億元增至21.91億元。
在這起國企首例金融類別的混改中,王會生曾表態,無論“高矮胖瘦”,大家都是平等合作伙伴,沒有大小之分。
三年以來,該信托公司營業收入增長了53.2%,利潤總額增長了34.4%,首次信托行業評級中獲評A級。
除了“不愿混”,王會生認為,由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等在管理、制度、監督約束等方面的差異,大家“不敢混”。比如國有企業擔心被質疑利益輸送,民營企業擔心混合以后在體制機制上存在監督和約束的問題。抑或是有名無實“不真混”——在法律意義上,混合所有制企業還沒有真正的市場地位和獨立定位,管理上往往照搬國有企業的辦法,既沒有機制上的互補,又存在著管理上的沖突,企業活力發揮不出來。
對此,王會生建議,應走出將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放在對立兩端的思想誤區,聯手打造中國的民族品牌。突破制度的障礙,明確混合所有制企業獨立的市場定位,實現真正的“混”。
來源:澎湃新聞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