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都是國企改革發展的熱點話題之一,“如何混”?“如何改”?理所當然也是改革的重點所在。就在去年九月份,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若干政策的意見》,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行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隨后在前三批共50家國企混改試點基礎上,第四批國企混改試點也已經啟動。
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動機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國有資本功能放大、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并通過各種所有制資本之間的相互制衡,達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想要完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有許多擺在眼前的問題需要解決,股權結構失衡首當其沖。從我國國企股份的持有份額可以看出,國有資本始終占據絕大部分,雖然這樣的股權結構能夠使得決策更加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但是“一股獨大”伴隨而來的弊端卻遠遠大于它的有利影響,企業決策缺少理性、中小股東的利益會逐漸受到侵蝕自然無法阻擋,更嚴重的是,整個企業的治理機制會趨于混亂,最終影響企業的興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其他所有制經濟的加入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除了股權結構改革帶來的決策層和管理層的改變,國企混改的內容還應當包括員工層面。
股權激勵制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具體到國企混改上,以往全員的股權激勵范圍也應當作出相應的調整,在這一點上,重要員工持股實則更加具有可行性,就所有員工持股而言,龐大的員工數量決定了每人拿到的股權十分有限,比例較低的股權也很難起到激勵的作用,畢竟蛋糕就這么大,分的人多了,自然人均也就變少了。
相比之下,如果能夠改變較為寬泛的激勵范疇,從有限的股權中增加給予重要員工、核心員工的股權比例,則會使股權激勵制度更加具備針對性和持續性,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重要員工持股的確是促進企業的發展的上佳選擇,不過也并非完美無缺,在包括管理層在內的重要員工持有更高的股份之后,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具有高風亮節、克己奉公的品質,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難免會有少部分人產生利用股權和職位“自肥”的想法,比如管理層一身多任、自己設定業績考核標準、自己設定薪酬和獎金標準等,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不僅會傷害到企業的發展,也是對其他員工的不公。
正是因此,國企混改要強化自律和監管的內容。只有通過企業和監管部門通力合作,內部建立自律性的規章制度、外部依靠監管部門的監督指導,并建立完善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才能避免國企內部少數人自肥,保護國家和集體利益,從而保證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