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18-06-29
6月初,上海浦東政府信息公開一欄顯示:浦東國資組建養老公司,助推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其實,國有資本與養老“牽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然而,2018年是國資國企改革質量提升之年,很多地方國企希望通過“混改”,探索未來城市養老的新路徑。
“從國家層面來講,十九大報告當中明確了我國社會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指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要積極的應對老齡化,加快推進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的發展。(從地方政府來講),要建立宜養之陳,醫療衛生全覆蓋,全面提高質和量。”6月12日,揚州教育投資集團總經理耿輝在“2018中國養老行業推動者峰會”上表示,作為一家全資的國有公司,集團從2016年開始在養老的產業和領域做了一些嘗試,從企業層面來講,有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有盤活無效資產的需求,有賦能低效資產的要求,同時,國有企業參與養老具有比較明顯的資源優勢。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需求也呈現了“井噴”之勢,這片“藍海”釋放出的巨大投資機會,吸引著各路資本蜂擁而至,坐擁資本和資源優勢的國企,也加快了布局的步伐。
由“非主流”轉向主導產業
近年來,隨著中國老齡化不斷加深,形勢嚴峻,頂層設計開始推動養老服務業改革。龐大的養老市場需求,促進健康養老服務業走多產業融合路線的政策導向,吸引資本紛至沓來,其中也包括了正直面轉型挑戰的國企和央企。
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吹響了養老服務轉向市場化的號角,養老事業走向了養老產業,因此,2013年也被稱為中國養老元年。此后,國資國企也恰逢面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新要求,“去產能”、“瘦體強身”、尋找新主業成為國企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期間,國企、房企、險資等紛紛通過自建、并購、海外投資等方式加大對養老產業的探索與布局。
而此前的國企、央企更多集中布局在資源壟斷型、大型建設等基礎產業。不過,據了解,在介入初期,養老產業對于國企來說普遍還是一項“非主流”的投資項目。
畢竟,運營從來不是國有企業的強項,同時對于擁有的資產,國企有盤活無效資產的需求,有賦能低效資產的要求。加之,剛剛轉向市場化的養老服務尚未形成體系,養老的項目也缺乏有效的規劃和設計,同時,單單從城市養老這一塊來講,投入比較大且難以持續。
不過,保利(廣州)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力力對此比較樂觀,他表示,養老產業是從萌芽期走到快速成長期,在這個過程當中,大量社會資本涌入這個產業,行業分工也會逐漸的清晰,投資回報率將回到合理的水平。
同時,隨著養老產業蛋糕的逐漸做大,國企介入養老產業顯現出了新動向。
來自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占總人口的17.3%。預計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占總人口的34.9%,養老已成為國家社會關注的焦點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產生了巨大的養老產業商機,據社科院估算,目前養老產業規模為4萬億元,到2030年將高達13萬億元。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窗口期,而就在此期間,不少國企已將養老產業作為企業培育的主導產業,未來將繼續充分發揮國資引導帶動作用,推動養老產業發展。
很明顯,養老企業真正開始拼品牌、拼實力的關鍵期已經來臨,靈活性更強的民資、資金成本更低的國資在未來的養老市場上愈發“勢均力敵”。
探索養老產業新模式
國企為什么做養老的問題得到解答之后,它們又是采取什么樣的模式來做養老?
“國有企業具有比較明顯的資源優勢,我們有優質的土地,有良好的物業,有穩定的現金流。同時也有人力的優勢,有優質的客群資源,還有多樣化服務的人才服務資源,同時有政策優勢,從養老層面來講,國家支持多種形式的公建民營。”耿輝表示,目前,城市的資產比較分散,缺乏有效的利用,養老體系沒有一個很好的布局,在這種情況下,國有資本不缺資源,民間資本不缺想法,讓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源成為了可能和選擇。
當前,包括京滬在內,多地國資國企通過與社會資本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積極進入養老產業。比如,北京的首鋼、北控等10家國企已參與全市的養老機構建設,上海的上實集團、上海地產和光明集團也推出了各種養老產品。
“介入養老服務的國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房地產商,用它的地皮或者房產資源做養老地產,另外一類就是保險公司,它們大都做的是退休社區,這兩類是試水養老服務業比較早的國企,比較有代表性。”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表示,國企進軍養老服務業是一個方向,同時,無疑承擔了部分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但依然不能偏離主業太多。
據統計,國企進軍養老產業大致有三種模式:首先,盤活存量資源并進行創新,利用土地區位優勢,打造稀缺性高端養老產品。其次,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帶動社會資本介入養老產業。最后,通過債券和基金等金融方式進軍養老產業。比如,中國誠通集團在改組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基礎上,設立了3500億元規模的國企結構調整基金。該基金將用于促進國企產業領域的轉型升級,包括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傳統產業與養老、健康產業優質資產對接。
此外,模式創新還包括組建專門的養老公司,搭建整合平臺,探索醫養結合。
而回到“上海浦東國資組建養老公司”這一信息來說,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帶動社會資本介入養老產業,確實是上海國企一直在探索的方向,其中,與社會資本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是創新模式之一。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