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18-11-26
近年來,無論是在認識上,還是在實踐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是社會敏感點。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質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觀點廣為流傳,這些說法似是而非,有的甚至聳人聽聞,若不加以甄別,容易混淆視聽,擾亂人心。
觀點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新一輪公私合營”
混合所有制其實不是什么新鮮事,在我國經濟體制變遷的不同階段,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不同的占比和表現形式。
然而,依然有民營企業家擔心,新一輪混合所有制改革會演變成如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公私合營,導致資產公有化。這個觀點錯的很離譜!
有的人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說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歷史舞臺;有的人提出所謂“新公私合營論”,把現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為新一輪“公私合營”;有的人說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等等。這些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完全違背了黨的大政方針。
混改的基本導向是,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切實保護混合所有制企業各類出資人的產權權益,調動各類資本參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積極性。
顯然,“混合所有制改革=新一輪公私合營”的觀點是錯誤的!
觀點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私有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到國有與非國有共同持股,一些人將國有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同于國有資產流失,甚至等同于私有化。這個觀點錯的很遠!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這個問題是當前混改過程中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必然帶來國有資產流失,關鍵是程序公正、交易公平、信息公開、法律嚴明。
如果操作流程和審批程序規范、國有資產定價機制健全、第三方機構作用得到很好發揮、審計紀檢及內部員工等各個方面監管到位,完全可以做到守住國有資產不流失的“紅線”和“底線”。
企業的資產價值需要動態的衡量,國有企業股權也需要在交易中體現其價值。
有的人寧愿將國有股份在靜態中“化掉”,也不愿通過交易追求股權最優配置、進而實現更大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種因噎廢食的錯誤觀念一直制約著混合所有制改革乃至整個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
決不應再將混合所有制改革貼上“私有化”標簽了。
觀點三:混改后民企將淪為國企“提款機”
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中,有的民企認為,國企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無法控股的民企將很難擁有話語權,可能淪為國企的“提款機”。這個擔心或許有,但多慮了!
混改的目的,不僅是資本融合,發揮好各類所有制資本的優勢,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混改建立起有效制衡公司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要讓“物理反應”變成“化學反應”,使改革的質量效益更加放大。
實質性混合所有制就是要引入非國有的積極股東。如何判斷積極股東?從持股比例來看,至少要是中股東,最好要成為大股東,不一定是第一大,可以是第二、第三大,讓他們能夠進入董事會,能夠制衡,不但能夠制衡,而且能夠在業務上發揮戰略支持作用。
只有推進實質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的機制才可能真正轉變。
觀點四:“一混就靈”才能證明混改成功
當前,有些人對混合所有制改革耐心不夠,認為混改必須立竿見影,“一混就靈”,個別地方在實踐中出現“為混而混”走過場的傾向,甚至指望能畢其功于一役。這個心情可以理解,但想法太單純了吧?
一個企業涉及到所有制的改革,特別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顯現,總是要給企業一個周期,比如一個產品的周期,或者比如說一個行業的周期。也不能指望一混就靈,一混所有都好了,其實不是這樣。
我們對混合所有制改革展現出來的效果有期待,但是要有一段的時間來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混改是持久戰也是攻堅戰。作為一項重大產權制度改革,混改已經取得了若干歷史性成就,但仍面臨著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寄希望于“一混就靈”是不現實的,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門、國企本身還是參與其中的民企都要做好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準備。
參與各方一定要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對癥下藥,在重點任務落地見效上狠下功夫。
觀點五:混改就是國有企業嫁“丑女”
社會上有人擔心,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想嫁“丑女”,把資產差、競爭力不強的爛企業拿出來,讓民營企業給找出路,優質企業則要緊緊攥在手上。
這樣一來,混改對非公資本的吸引力豈不大打折扣?嫁女,不論丑不丑,你情我愿一定是前提!
國資委已明確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向的,也是雙贏的。既大膽引進來,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也積極走出去,鼓勵支持國有資本投資民營企業。
同時,這樣雙向的改革也是雙贏的,國企民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原則,實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贏的。
延伸閱讀:混改大事記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
2014年7月,國資委選擇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開展央企混改試點。到2017年底,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混改企業戶數占比分別超過85%和90%,營業收入分別超過70%和90%。同時兩家企業探索形成了大量有益混改經驗。
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簡稱《混合意見》),明確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基本原則、主要途徑,提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形成了本輪國有企業混改的綱領性文件。
2015年《混合意見》發布后,發展改革委和國資委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7個重點領域開展混改試點示范。截至2017年底,已經確定了3批共50家企業。
前兩批試點共19家央企,到2017年底有7戶已經完成引入戰略投資者、重組上市、新設公司等工作,引入各類投資者40多家、資本超過900億元。
其中,中國聯通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增發引入了中國人壽、騰訊、百度、京東、阿里、蘇寧、結構調整基金等戰略投資者,2018年1月23日中國聯通已公告董事會改選方案,8名非獨立董事中4名來自BATJ四大民營互聯網企業。由于改革力度超出社會預期,聯通等混改項目獲得較高的社會關注。
2016年8月,國資委等三部委印發《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
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2017年底,重點領域第三批混改試點企業確定,包括10戶中央企業和21戶地方國有企業。目前,已批復23家企業試點方案。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印發《關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若干政策的意見》。
2018年10月9日,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提出,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增強企業內部約束和激勵,保護各類所有制產權的合法權益,科學進行資產定價。
要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同時大力支持和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