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3-07-21
混改是本輪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式,不僅觸及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股權層面上的合作,還涉及到“混”后不同所有制的融合、體制機制的轉換。從實踐來看,判斷一個國企混改成敗,不能拿是不是成功引入戰投、設立新的法人治理結構作為衡量標準,而是看其幾年后是否建立了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公司經營業績是否優化。
此外,為混而混、一混了之、重混輕改等問題較為突出,反映出部分混改企業對混改的目的、意義認識不清,對改革行為流于形式,對混改方案的具體執行過程隨意變更、選擇性實施,導致混改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現混合所有制失靈的窘境。
一、國企混改是多種屬性的綜合行為
國企混改到底是什么性質的行為?我認為首先是改革行為�;旌纤兄谱鳛槲覈鐣髁x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是新發展格局下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混合所有制,加快推進改革,解決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國有經濟布局過寬、效率低下等問題。
其次,混改依附于國有企業產業運營和資本運作,同樣表現為經濟行為。通過產權轉讓、增資擴股、首發上市(IPO)、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等方式,引入非公有資本、集體資本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屬于常規投融資的范疇,需要履行相應的決策審批程序。
最后,混改還是法律行為�;旄倪^程中,涉及的相關改革和經濟行為,無論混資本引戰投的合作談判,還是改機制的公司治理、管控模式、運營機制等都涉及法律行為,要嚴格依法合規,不能逾越法律底線。
所以,混改是改革行為、經濟行為及法律行為的融合,必須使用多元復合的眼光來審視混改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把混改當作其中一個或兩個屬性的行為來看待,忽略其他屬性,則是很多國有企業混改效果不彰顯,問題叢生的原因。
二、國企混改的正確打開方式
混改涵蓋四項主要工作任務,包括混資本、引戰投、改體制和轉機制。其中,混資本在于國有資本和非公資本、不同生產要素資本之間的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引戰投重點在于引入合適的戰略投資者,實現產業協同,并構建互相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改體制方面,混改過程中要優化國資監管體系,改革企業管控模式,完善公司治理機制。轉機制,就是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市場化的經營機制。這些都是深化國企改革的主要內容,在混改過程中,通過混資本、引戰投推動國有企業深度改體制、轉機制。
混改企業如果在“改革行為”和“經濟行為”兩方面都做到位,則混改效果最明顯;如果僅僅在一個方面做到位,則混改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如果混改企業在“改革行為”和“經濟行為”兩方面都沒有到位,則混改效果接近于零;如果混改企業在“法律行為”方面沒有到位,則混改將會面臨絕大的法律風險。
很多企業及企業領導僅把混改當作混資本,沒有改體制機制,把混改視同一般的投融資行為,忽視混改的改革行為,混改效果不如意也就不難理解。當前已混和正在混的企業,絕大部分只做了混改的一兩項工作任務,而忽視了混改是一個系統工程,缺一項都會導致整個混改的效果大打折扣,缺兩項就可能導致混改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越混越差。
三、部分混改企業為何越混越差?
當前,三分之二以上的央企及過半數地方國企已經實施混改。但是,部分混改后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暴露出諸多問題,混改不力的現象逐步顯現。究其原因,混改越混越差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一)忽視混改的改革行為,只混不改
混改過程中部分國有企業對混改政策理解不深入、不到位,將混改簡單理解為國企融資行為,有的“為混改而混改”,有的停留在“混資本”層面,穿新鞋走老路,違背了混改的本質要求。
國企混改的本質是通過改革,使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相互融合,使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一起做強做優做大,最終實現不同所有制企業、不同所有者代表之間的合作共贏。
實踐證明,混改并非“靈丹妙藥”,混改是通過“混資本”,達到“改機制”的效果。因此,發揮混改的效果,關鍵是能否從市場化經營的角度去設計混改,在混改的同時配套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激發企業活力,讓民營股東真正參與進來。實際上,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不少國企混改后并未在企業深化機制改革,或者說機制改革力度不大。最終除了股東變化之外,其他一切沒變,對企業的發展也難以起到推動作用。
(二)國有股東和民營資本訴求不同,未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
實踐過程中,國有股東和民營資本訴求不同,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民營資本很糾結,憂心即使通過混改獲得一定股份,也沒有相應話語權和決策權;國企決策層也憂心國有資產流失、觸犯紅線。
二種體制對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的控制有著不同的著力點的目標追求,國資更重視程序正確、制度剛性,而民營資本更重視效率和效益,制度和程序有一定彈性,有時兩者的協調性和協同性較差,矛盾激化。
此外,混合所有制企業處于困境面臨方向選擇時,國資股東首先考慮的不是放棄而是維持,因為一旦破產主要領導人的職業聲譽、企業形象都受到影響,還有可能因造成資產損失和流失被問責、追責;其次要考慮的是職工安置和社會穩定。對民資而言,經營性破產不需要承擔除失業補償以外的其他更多責任。職工更認為,國企(包括國資控股企業)應該承擔就業的無限責任,找政府要崗位和飯碗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民企關門、跑路職工上街、堵路、堵政府門的情況少,而國企職工常常會采取這種方式向政府施壓。
(三)將混改僅僅理解為經濟行為,實施過程大打折扣
混改是國有企業的改革行為,不是簡單的市場交易行為,因此在混改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政策精神開展相關工作,而不能隨意改動。如確因外部市場環境等因素變動,對企業今后發展目標、業務布局、盈利模式等產生重大影響,需要對混改方案進行調整,需要重新履行內外部審批備案程序,規范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流程。
在實踐中看到,大量國企混改案例,在操作中由于領導變動、市場變化等,對原來的混改方案進行顛覆甚至推倒重來,沒有履行相關的程序,導致很多國企混改項目改革效果與預期大打折扣,不盡如人意。
四、如何改變“混合所有制失靈”的問題呢?
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高質量收官后,以黨的二十大召開為標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新一輪的改革周期,國務院國資委2023年進一步謀劃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解決“混合所有制失靈”的問題,也要依靠深化提升行動。
當前國企混改存在一些問題是正�,F象,沒有任何改革是一帆風順、一勞永逸的。需要根據改革過程中、改革后爆發的問題及產生的矛盾持續深化提升,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問題和矛盾。一定要有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心理準備。
接下來,既然沒有混好,當然可以改正,繼續進行二次至三次混改,從集團管控、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度改革。這是深化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也是解決過往大量混改國有企業效果不彰顯,越混越差的主要手段。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同時要大力支持和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面對混改困境,國有股東和民營資本應該建立協調機制,暢通溝通渠道,以合作共贏為基礎,按照國企改革精神不斷完善方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而不是按照常規的商業行為,只是簡單依據投資協議等法律文件的條款進行溝通,甚至對簿公堂,這樣的效果是不好的。
作者:朱昌明、李建鵬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