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不斷向深水區邁進。在重工業城市沈陽,已有越來越多“老字號”國企通過混改再造體制、重塑機制,在“賽馬”爭先中激發出新的動能。
“賽馬”模式激發員工活力
混改前,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一度陷入破產重整的困境。2019年4月遼寧方大集團入主后,向職工承諾:“不減員工,不減工資,不減福利待遇。”
不減員如何搞活效益?全員比產量、賽成本、看效益的“賽馬”模式成了創效密碼之一。
在北方重工的機加工車間,銑工佟海龍緊盯正在工作的數控龍門機床。佟海龍說,這臺機床已連續3個月拿到“高產床”稱號,班組每人每月能多拿300多元的“賽馬獎”。
混改后的北方重工,不論是行政管理、生產經營,還是后勤保障,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賽道”。有動力、有激勵、有競爭,這樣的氛圍讓主動干事的人多了起來。
北方重工工會主席、副總裁卜睿說,去年銷售收入增長到66億元,混改以來首次實現盈虧平衡;剛剛過去的5月份,公司生產經營快速恢復,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
“硬化”考核逼出干部能力
2018年7月,有著70多年歷史的東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實施混改。與幾年前不同,沈陽市國資委在這輪混改中提出競爭類國企不設股權比例限制,公司引入大型民營企業成為大股東。
這次東北制藥股權結構上的“真混”,帶來的是體制機制上的“真改”。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現在真正落實到了行動上,干不好真得下來!”東北制藥生產分廠一位廠長感慨道。
在“硬”考核基礎上,東北制藥實施股權激勵,混改以來為公司董事、中高管、技術骨干等共計800余人次派發股份,讓員工利益與企業緊緊捆綁在一起。
隨著管理效能提升,東北制藥效益迅速向好。混改當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31%和64%。過去一年,公司實現收入81.4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00%。
暢通渠道挖掘基層潛力
2019年4月,坐落在沈陽太原街的“老字號”商業企業中興—沈陽商業大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施混改。
改革后,企業精細管理,壓實責任,確保上級指令事事有落實;同時暢通渠道,傾聽民意,做到員工訴求件件有回音。其中,網上“員工論壇”,更是挖掘了基層獻計獻策、助力經營管理的潛力。
“混改以來,論壇收到留言 1500多條。”中興商業辦公室主任孫旭東說,特別是來自基層的合理化建議、創新性辦法越來越多,公司優化管理、創新經營有了好幫手。
“除了幫助內部管理,這兩年論壇陸續針對傳播企業形象、優化線上交互功能等方面提出一批優質建議,助力公司創新商業模式,優化購物體驗。”中興商業董事會秘書楊軍說,在傳統零售受疫情及網購沖擊背景下,2021年公司凈利潤增長40.1%,在激烈競爭中穩住了腳跟。
來源:四川日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