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2-04-26
自從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國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逐步出臺了“1+N”系列政策體系,改革內容全面而細致。其中,推動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或者股權多元化改革一直是國企改革重點之一。政策要求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原則上都要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也可以參股,并著力推進整體上市。
改革推進以來,不少國企通過改革措施實現了股權的混合所有制或者股權多元化,那么效果究竟如何呢?是否起到了激發國有企業的活力、提高資本回報率、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呢?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情況,出現了許多成功的混改案例,混改的效果也十分顯著。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少國企為了完成改革任務,或者是為了達到“133號文”員工持股的條件,混改形式化,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占股比例非常少,根本談不上引戰的效果。
引入戰略投資者目的在于能夠改變國企本身效率較低、活力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所有者缺位問題,進而促進國有企業、國有資本等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如何能夠真正實施混改或股權多元化,真正達到改善公司治理,激發企業活力的效果。在引戰對象和持股比例上,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思考建議:
一、優先引入產業鏈上下游的大型集團企業,為企業帶來業務或市場資源
國企引入戰略投資者,最直接的收益就是通過戰略投資者的資源和渠道給企業增加收入和利潤。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任何一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市場和客戶,而市場化往往是國有企業的短板。實際上,我們的國有企業往往在市場化經營上會遇到一定的難題或者困境,比如客戶從哪來?市場去哪里拓展。國企的基因使得它習慣于借助政府背景去獲取客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國企在市場上的競爭短板愈發明顯。如何尋找優質的客戶和市場,是不少國企轉型的痛點。
通過引入一家乃至幾家在業務上與國企自身有上下游關系的,能夠為公司帶來業務資源和拓展市場的業務支持的大型集團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或者股權多元化改革,不僅能夠立竿見影的解決國企眼前遇到的難題,還能增加收入和利潤,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這一類戰略投資者引入后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一般來說應當是國企引戰的首選。對于戰略投資者來說,雙方業務鏈的整合也會增強其實力,減少行業競爭。這種情況下,戰略投資者對于股權比例的訴求也不會太低,一般來講,至少要在30%以上,甚至會希望控股。國有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制定合適的談判策略。
案例:A公司是中南地區某央企的子公司,從事某國家戰略行業的設備制造和生產,由于市場小客戶少,市場化程度低,發展緩慢,企業職工薪酬水平低,難以留住人才,進而影響戰略行業的制造任務。為了解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該企業引入南方某大型地方國企進行了股權多元化改革。改革以后,戰略投資者及其子公司的不少業務轉而交予A公司,同時借助其影響力在地方上的拓展了不少業務。僅僅改革兩年不到,A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就翻了幾番,企業職工的薪酬水平也大大提高,技術人才占比也在提高,戰略行業的國家任務也保質保量完成。
二、積極引入行業內的技術領先企業,為企業轉型升級賦能
現在國企的發展還面臨產業升級的環境壓力。長期以來,中國產業發展面臨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國際競爭壓力加劇、體制機制障礙等問題,高效實現產業升級也是國有企業在產業升級大背景下的責任擔當。由于體制機制的因素,不少國有企業在自身所處行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應用上都與市場有較大差距,通過引入在行業內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自身技術水平的提升,為企業轉型升級賦能,增強市場競爭力。對于這一類戰略投資者來說,對產業鏈的控制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維持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那么其股權比例訴求相對沒有第一類企業那么高,不會謀求控股,30%左右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一般不會超過49%。與這類企業的混改,如何借助戰投方的技術領先優勢,提升自己產業競爭實力是混改談判的核心要點。
案例:B公司是東南地區某地方政府平臺公司,隨著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城市規劃中逐步落地,地方政府需要借助一家市屬國有企業來統籌并參與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這個任務落在了B公司頭上。而B公司在智慧城市領域既沒有業務優勢,也沒有技術積累,如何快速提升智慧城市產業相關能力,完成政府交辦任務是B公司的當務之急。通過對自身優劣勢的深入分析,B公司制定了與智慧城市行業龍頭企業混改的方案,雙方共同出資設立一家專門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業務的公司,由B公司控股。戰投方的技術優勢加上B公司的市場優勢,新公司很快發展起來,當年就完成了組建任務,很快在當地智慧城市建設的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三、適時引入知名投資機構,助力上市,規范公司治理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明確鼓勵國有企業推進整體上市,上市也是國有企業混改的方式之一。各省市國資委在推動本地國有企業上市進程上也是不遺余力,紛紛制定了上市計劃。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董勤就曾在政策吹風會上透露,上海市國有企業中,科創板上市企業及儲備企業總量近40家,整體和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企業占比達到2/3。湖北省制定了上市后備“金種子”計劃,推動國有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2020-2021年度全省上市后備企業的重點培育對象,已經達到100家“金種子”企業、53家“科創板種子”企業。
對于企業本身,上市最重要的要求是盈利能力。國企長期以來的經營慣性,重視政府屬性和社會責任,對盈利性并不敏感。而投資機構追求資本收益的最大化,天生追求高盈利,且其對公司治理的規范性要求更高,更為熟悉資本市場,與資本市場對企業的要求較為接近。在國企混改進程中,適時地引入投資機構,有利于企業規范公司治理,擴大企業影響力,更快的達到上市企業對盈利性的要求,促進上市工作的順利開展。這類戰略投資者更加關注的是投資收益,控制權一般不是其關注重點,15%左右的股權比例比較事宜。企業如何提升快速提升自身的盈利性,規范公司治理,是引戰談判時的重點。
案例:C公司是某地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在所從事領域有著多年的業務和技術積淀。地方國資委制定了上市公司培育計劃,該公司在名單之列。C公司所處行業正在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迫切要求革新技術,產品更新換代,適應市場的需求。該公司積極尋求變革,對內改革,對外引戰,并制定了5年上市計劃。C公司大股東和現有戰略投資者都是所在傳統行業的上下游企業,對于資本市場并不熟悉。為了更好更快地推進上市計劃,C公司引入了一家投資機構,借助投資機構的專業性,規范公司治理,適應資本市場的要求,有序推進上市工作。很快,在專業投資機構的外在助力下,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陸續進場輔導。對于C公司的上市基礎條件,專業機構在初步方案評審時紛紛給出了較好的評價。上市這個目標,對于該公司僅僅是時間問題了。
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同時,企業還需積極開展股權激勵方案的制定,激勵核心骨干員工。內部外部疊加發力,釋放企業活力,共同促進企業發展。只有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建立監督、約束的制度保障體系,使內外協同、相互制衡,才能達到提高公司績效,實現國有資本增值的目標,促進公司的健康發展。
在實踐中,國有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情況更加復雜,引戰對象的選擇需要梳理企業戰略的基礎上,結合公司發展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分類選擇、擇優引進。
來源:西姆國有經濟研究院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