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出一條國企改革發展的新路徑。
混改是推動國企走出困境、實現健康發展的一劑良藥。截至目前,本市累計完成17家市管企業混改,帶動792戶二級及以下企業引入市場化機制。
混改讓一批歷史包袱沉重的老國企煥發了新生機,渤鋼系、海鷗表業等企業就是生動的例子。“2020年混改后,我們積極搶抓本市‘制造業立市’戰略機遇,不斷激發企業內生動力與創新活力。”海鷗表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年來,海鷗表完成多項工藝攻關與工程技術改造,在機芯工藝改進、級進模技術革新、設備自動化改造等方面取得突破,以精益管理提升生產效能,實現了業績大幅增長。技術與質量的提升,為海鷗表業帶來了諸多榮譽。2021年11月,搭載著海鷗機芯的中國原創設計品牌在日內瓦高級鐘表大賞(GPHG)榮獲“最佳挑戰獎”。
“2020年扭虧為盈,2021年實現了盈利和經營現金流大幅度改善。”隨著經營管理機制變革、品牌煥新計劃、技術革新工程、‘機芯+’戰略等一系列舉措的推進落實,海鷗表業經營大幅改善、市場動能顯著增強,正迎來全新發展階段。
混改的重點是以“混”促“改”,搞活體制機制。據了解,在17家已混改的市管企業中,天津國資保持控股的有2家;天津國資參股的有7家,其中有6家企業天津國資保留重大事項“一票否決權”。通過混改,吸引來真正的戰略投資者,既推動了企業完善治理、轉換機制,又實現了產業扎根天津發展,為天津高質量發展導入更多資源。
“在混改過程中我市始終守住‘國有資產不流失、職工妥善安置、扎根天津發展’的底線,重點圍繞‘引資、引制、引業、引治’,積極引入優質的產業資本,引入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引入符合‘天津+’的一流產業,引入有效的法人治理,一企一策、科學謀劃、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國資委改革處處長侯宇鋒表示。
在本輪國有企業混改中,我市實現了“三個全國首創”,即首創性建立職工安置風險保障金機制、首創性推進國企混改全過程監督、首創性實施混改“后評價”。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同志來津調研后指出:“天津國企混改實踐是以深化改革解決發展難題的生動詮釋。天津國企混改緊扣當地實際,引入了資本,化解了風險,改進了治理,提升了效益,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做強了優勢產業,搞活了地方經濟,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企混改的政策方向和要求。”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原市管企業混改后營業收入比混改前增長81.20%,凈利潤增長455.77%,職工平均工資增長13.8%,混改后企業在津累計上繳稅金超270億元。
在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我市市管企業及所屬二三級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改革任務全部完成,具備條件的企業大力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市管企業總部中層全部實現競聘或市場化招聘。在2021年國家對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中期評估中,我市被評為A級,受到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表揚。本市國企走出了一條穩與進的改革之路。
來源:今晚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