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徐善長21日在2021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布會上表示,民營企業要求參與混改的呼聲很高,增量混改的空間現在特別大。他還建議,對系統重要性企業,應考慮建立預測和預警制度。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徐善長表示,經濟穩首先體現在企業穩,企業穩了,那么產業鏈、供應鏈就會安全,就有就業、有消費,就能擴大內需,進而提振社會經濟的預期和信心。
增量混改空間大
如何實現企業穩?徐善長談及三點新認識。第一個新認識,要認識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性和新情況。他分析說,這幾年的混改實踐進一步發揮了企業家的作用,民營企業要求參與混改的呼聲很高,隨著中央提出來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雙碳”目標,增量混改的空間現在特別大。
徐善長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的能源結構面臨革命性的調整,否則沒法實現“雙碳”目標。過去民營企業在地方上布局光伏、新能源,現在正在調整(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國有企業的積極性也很高。
如何使國有企業的積極性和民營企業的優勢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徐善長分析,要把民營企業技術的優勢、市場的優勢、機制的優勢和國有企業資源的優勢、政府支持的優勢有很好地結合。
發改委此前表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在新能源、儲能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增量混改。同時,正在研究制定深化國企混改實施意見,推動國企混改不斷深化、取得更大實效,培育更多產權多元、治理現代、激勵有效、充滿活力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與存量混改不同,增量混改意味著混改企業以增發新股份的方式落實混改,新投資者的進入將帶來注冊資本的增加,給混改企業輸入增量資金。
近段時間以來,新能源領域的增量混改加速落地。12月7日,中國華電旗下華電福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增資引戰,共引入中國人壽、中國國新等13家戰略投資者,募資金額150億元,所募資金將主要用于風電和光伏項目的開發建設及新能源業務開拓。
此前的11月26日,中廣核風電公司引入14家戰略投資者,共引入權益資金305.3億元,主要用于風電和光伏儲備項目的開發、建設,儲能、綜合智慧能源、售電、電力增值服務等新業務的開拓。
對重要企業建立預測和預警制度
徐善長談到的第二點新認識是要認識企業政策的重要性和新情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徐善長認為,微觀政策最重要的就是企業政策,企業政策要符合企業的要求,反映企業的訴求。
“在當前這種面對日益復雜嚴峻挑戰的時候,如何打通宏觀政策和企業政策,打通宏觀政策和微觀政策,實現宏觀政策和企業政策的一致性、協同性和有效性需要思考。”徐善長說,要有全口徑的企業政策。針對市場主體的政策應該是一視同仁的,既要強調特殊性,又要堅持一般性。
此外,徐善長以房地產企業為例特別提到,對系統重要性企業,應考慮建立預測和預警制度,“這在過去是沒有提出的,所以這是一個新情況。”
第三個新認識,要認識國有資產的重要性和新情況。徐善長說,今年以來碰到的情況是國有資產監管的范圍問題。比如現在有大量的國有資產體現在校企、院企,不在國有資產監管的范圍之內,如何來覆蓋這些國有資產的監管,怎么樣實現有效的監管?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來源:第一財經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