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1-09-06
埃安能否成為像造車新勢力或者比亞迪一樣的資本大鱷?
塵埃落定。品牌獨立9個月后,廣汽埃安將傳聞已久的沖刺上市一事正式提上日程。
8月30日晚,廣汽集團發布《關于全資子公司擬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提示性公告》,擬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及業務、資產的重組整合,推進廣汽埃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其增資擴股并引入戰略投資者,相關工作尚在籌備中。
此次混改將聚焦三個方面:一是部分研發業務將轉至廣汽埃安,使其成為研產銷一體的科技公司;二是開展員工持股,進一步激發體制機制活力;三是引入戰略投資者,依據戰投屬性,打造埃安生態圈投資者價值矩陣。
廣汽集團方面表示,未來廣汽埃安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積極尋求于適當時機上市,建立獨立資本平臺和市場化激勵機制。
事實上,埃安混改并不算早。從2014年混改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上汽集團、江淮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北汽新能源等企業或是通過交換持股、管理層持股,或是引入行業外投資者等,或是吸引各種所有制的資本進入,進一步打開了汽車企業的成長空間。
如果以銷量為評價緯度,作為目前中國新能源最大的國企之一,相對于其他品牌或是求生突圍或是從零起步開展混改,廣汽埃安目前在市場上已具有一定影響力,在此前提下選擇引入戰投、擇機上市謀求更大發展,更容易成為資本市場青睞的標的。
有接近廣汽埃安的投資人表示,今年廣汽埃安有望完成不低于100億元的A輪募資。然而,埃安能否成為像造車新勢力或者比亞迪一樣的資本大鱷?機遇與挑戰并存。
官宣混改背后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關鍵之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正在加速推進,由“混資本”為主向“轉機制”為主轉變。對于混改,“改什么?為什么改?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逃不過的核心問題,廣汽埃安亦要回答。
事實上,自去年廣州車展期間廣汽埃安宣布品牌獨立以來,關于其混改、上市的消息不絕于耳。此次埃安混改落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于提升廣汽集團市值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智能網聯時代,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傳統車企沖高突圍競爭愈發激烈,基于新能源汽車業務戰略定位及未來發展規劃,廣汽埃安混改恰逢其時。
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日趨深入發展以及系列新能源利好政策的出臺,汽車圈的格局正在重塑,資本賦予高端智能電動汽車新動力和無限想象空間。自去年以來,新造車企業比如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市值狂奔,與此同時,長城、比亞迪等傳統車企股價也紛紛上漲,長城汽車市值從去年6月底700億元飆漲至目前接近6000億元;比亞迪股價一度突破300元,市值逼近9000億。
反觀廣汽集團,埃安月銷過萬的戰績并未讓廣汽集團享受到新能源汽車的紅利,近日廣汽股價雖創下新高,但仍未突破20元/股,市值依舊處在低位。截至8月31日,廣汽集團報收18.48元/股,總市值為1914億元;H股報收7.83港元/股,市值為81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72億元)。
毋庸置疑,廣汽集團有著提升其市值的內在需求。對于廣汽集團而言,廣汽埃安作為其智能網聯新能源業務的核心載體,是未來發展最具潛力的業務板塊。對埃安進行混改并擇機上市,有助于埃安單獨估值,能更好地反應其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板塊的業務價值,從而助推廣汽市值提升。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47.8萬輛,在整體汽車銷量中占比已經達到10%。業內人士指出,新車銷量占比達到10%,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拐點,接下來產業的發展速度可能會超出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絕大部分車企而言,新能源汽車目前并非一項能夠取得正向盈利的業務。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曾透露“廣汽總體收益是增長的,但新能源方面目前尚未盈利。”他認為,廣汽不是在做傳統汽車向電動汽車的轉型,而是另起爐灶,重新設立一個智能網聯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建立全新平臺、全新工廠以及全新團隊。“廣汽在新能源汽車上從來沒有轉型這一說。電動車目前是一種戰略性投入,更多是為未來的發展做準備。”
這一“重起爐灶”便是指定位豪華高端純電動車品牌的廣汽埃安。自2017年成立以來,埃安堅持EV+ICV的技術路線,在研發、智造、產業鏈、營銷服務模式和組織文化等方面創新變革,創造“埃安現象”——2020年廣汽埃安成為行業最快達成累計銷量10萬臺的新能源車企,今年5-7月連續三個月銷量破萬,朝著年銷10萬臺的目標加速邁進。
此次混改是埃安前進的關鍵一步。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日益激烈,傳統車企紛紛瞄準高端市場尋求突圍,產品、技術、研發、人才、戰略等均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支撐。借助混改,埃安有望進一步市場化,獲得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徹底解開體制機制的束縛,吸引更多動力電池、智能網聯等上下游企業的加入,在提升業績的同時擇機登陸二級市場,獲得更多長遠發展的籌碼。
加速駛入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快車道
業內人士指出,國資車企推動混改的目的,從宏觀上看,是為了引入新元素激發國企活力,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從具體業務上,則是通過引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進一步增強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優勢互補、協同合力,把握新機遇以及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
這與廣汽埃安混改的方向不謀而合。廣汽集團公告稱,廣汽埃安將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與在資源、市場、技術等方面具備優勢的戰略投資者實現合作,提升廣汽埃安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生產運營等方面的質量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集團在推進廣汽埃安混改層面賦予后者高度自主性,將對廣汽的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及業務、資產進行重組整合,部分研發業務將轉入廣汽埃安。廣汽集團希望快速提升埃安的核心能力、把埃安做大做強的決心不言自明。
此舉一方面將助力廣汽埃安擁有更好的研發能力,致力于向研產銷一體化的科技公司轉型;另一方面,有利于加速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深度整合和聚焦,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獨立運營能力。
根據廣汽集團“十四五”規劃目標,到2025年廣汽集團產銷量達350萬輛,市場占有率超12%;新能源汽車占比達20%;到2035年,力爭實現汽車產銷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達50%。目前廣汽埃安扛起了廣汽集團新能源銷量的大旗,今年1-7月,廣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6.35萬輛,其中廣汽埃安銷售5.35萬輛,同比增長110.3%,接近去年全年銷量。
作為科技創新企業,廣汽埃安加速駛入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快車道。縱觀其發展,自2017年成立以來,繼首款純電專屬車型傳祺GE3之后推出AION S、AION LX、AION V、AION S Plus四款車型,僅用三年時間就達成累計10萬銷量,創造了新能源市場的新紀錄。AION LX和AION V直指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前者需要與特斯拉Model Y等貼身肉搏;上海車展期間,品牌獨立后的首款車型AION Y以10萬級科技頭等艙名義上市,并提出月銷至少5000臺的銷量目標,和AION S Plus轉向私人消費市場,試圖奪得話語權,迄今已有明顯“戰績”:廣汽埃安今年1月至6月的上牌數,個人用戶占比達77%。埃安成為目前新能源車市場10萬-25萬級最大“潛力股”,在前十中獨占三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宣布啟動混改的當天,廣汽埃安發布“充電5分鐘、續航200km”的超倍速電池技術和A480超充樁。此前3月發布彈匣電池“重新定義三元鋰電池安全標準”;采用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續航可達1000km的純電車型AION LX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不過,相比于產品和技術層面的革新,從制度及文化等基礎層“動刀”,一定程度上觸及企業改革最大難點。同時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傳統車企大都已在生產端和供給端形成固化的思維模式,想要推動整個車企從上至下思維模式、管理模式的轉變,仍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如何從過去工廠式管理轉為國際化管理思維,是所有試圖改變現狀的車企面臨的共同挑戰。
為更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形勢以及做好面向下一階段競爭的充足準備,廣汽埃安今年正在全面推進敏捷組織改革,接下來將探索內部員工持股,完善市場化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建立與市場接軌的激勵制度、差異化薪酬體系。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獲得補償與回報,無疑將進一步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力,激發體制機制的靈活性。
可以肯定的是,埃安混改為國有車企新能源業務的革新與發展提供了先例。群雄逐鹿、競爭尤為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混改后的廣汽埃安將前景如何?能否助力被低估的廣汽市值攀上高峰?埃安能否成為像造車新勢力或者比亞迪一樣的資本大鱷?有待時間和市場的驗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