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1-07-07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為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進一步指明了方向。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努力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改革創新引領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是面向新發展階段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主要內容涉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國企改革的目標、時間表、路線圖進一步明確。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在跨越關口、邁向高質量發展方面要積極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一種漸進式的改革,可以包容不同所有制性質下的各類所有權人的需求,并最大化地發揮各類資產的市場效應。隨著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國企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從股份制改造到并購重組,從資產證券化到整體上市,國企混合所有制發展不斷突破。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按照“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的原則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二次混改”,也就是部分國有占股比過高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社會資本和推行員工持股,進一步降低國有股占比,以提高效率為目標,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堅持“兩個一以貫之” 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堅定不移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過程中,要把握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
2013年至2020年,從國家到地方,國企相關政策頻出,僅2020年國企改革相關政策就發布112條,從政策引導到試點實踐,新一輪的國企改革指導性和針對性愈發明確。國有企業已從過去的“國有控股”時代進入一個“混合所有”的全新時代。截至2020年12月底,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共有4100多家,涵蓋國家全部的90個大行業,總市值達85萬億元,占到GDP的80%以上。這其中由政府部門、國資委和國有企業控股的國有上市公司1151家,其中中央上市企業394家,地方國企上市公司757家,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占比巨大,對于國民經濟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發揮企業黨委的領導作用,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充分發揮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的作用,建立起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制度。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基礎,推進國有企業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管理提升行動。
由“混”到“改”,引入積極投資者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道路上進行積極探索,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我國市場已呈現出利益主體多元化、不同所有權主體相互依存的大融合格局。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了混合所有制結構的重要性,并由此展開了新一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在跨越關口、邁向高質量發展方面要積極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一種漸進式的改革,可以包容不同所有制性質下的各類所有權人的需求,并最大化地發揮各類資產的市場效應。隨著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國企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從股份制改造到并購重組,從資產證券化到整體上市,國企混合所有制發展不斷突破。2020年1月,國資委發布了《關于中央企業加強參股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中央企業加強參股管理,要通過嚴把主業投資方向、嚴格甄選合作對象、合理確定參股方式、完善審核決策機制來進一步規范中央企業參股投資。國資委也明確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進持股占5%以上的戰略投資者,從數量上看,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混概率(戶數比例)已達到了70%,在國企改革頂層政策體系引導下,各地方國企混改也在不斷推進與加速,全面推動由“混”到“改”轉變。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平均超過三分之一,我國上市公司目前仍存在“控股股東國有性質”和“一股獨大”等特性。我國上市公司經歷了幾輪大大小小的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大大解決了股權分置導致的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股權過度集中等問題。但是,在今天的資本市場上,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非公平競爭并沒有完全消除,部分國有企業憑借其壟斷地位依然可以獲取高額回報,除此之外,國有及其控股企業多保留著自上而下的任免機制,治理結構和績效考核不夠完善,雙重目標沖突問題嚴重,種種現象表明現階段的國有企業仍有一些深層問題亟待解決。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混”是股權結構的變動,“改”則是治理的完善,引入股東能否積極參與是關鍵。特別對于國企引入的非控股大股東而言,基于其利益取向的不同,進入到公司后治理參與意愿等相關融合程度差異顯著,因此要積極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具體來說需要在合作上有產業或者業務上的匹配度,實現可能的合作共贏;要在企業發展和文化上有一致認同,做到業務和員工的目標一致;要在產品、服務的合作中能發揮協同集聚的可能性,提供高質量的供給。把握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結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根本原則,以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為工作底線,以激發活力、提高效率為具體路徑,按照“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激發企業活力,推進中長期激勵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涉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進“雙百行動”“區域性綜合改革試驗”“科改示范行動”等專項工程,進一步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高質量的發展等方面。而這其中在有政策作為指引,以治理體系作為保障后,最關鍵的就是發揮“人”的作用。
人力資本或者說是智力資本在當今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重要的生產力。國有企業具有“鐵飯碗”屬性的雖然已經破除,但相較于靈活多樣的部分民企或者外企還存在一定差異。要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釋放發展活力,創造更大經濟價值。推動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全面實行經理層任期管理,加快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推動員工能進能出。在不斷探索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同時,應加強激勵機制建設。優化企業領導人員考核評價與薪酬分配體系,綜合運用多種激勵工具有效激發員工內生動力,探索更符合實際的企業領導人員薪酬分配制度。加快實施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等股權激勵,科技型企業加大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力度需要改善用人制度。加強管理層流動性,透明聘任,完善職業經理人市場。在企業中形成能者上庸者讓的局面,靈活聘任,明確崗位的責權對等,并加強在職人員的崗位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術及管理培訓。激勵方式多元化。長期短期激勵相結合,注重引導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與企業發展相結合。物質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在“獎罰分明”的前提下,區分員工的管理服務參與意愿及職業定位與期待,“量體裁衣”用好激勵的差異化策略。
來源:云南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