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拉開了新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大幕。
本次三年行動方案的重點任務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等八個方面。
從大方向來看,“合”與“混”仍是重頭。
合并重組加速落地
去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國企合并重組動作頻頻,成為資本市場重頭戲。
2020年9月,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透露:“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兩家企業的合并正在進行中”。兩化合并意味著,一家化工行業的萬億級“巨無霸”央企即將誕生。
按照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公布的2021年工作安排,今年要穩步推進化工、鋼鐵、信息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目前,中國中化與中國化工,中國普天與中國電科,中國寶武與太鋼集團,鞍鋼集團與遼寧本鋼等重組正加速落地。
國企合并是國家戰略的導向。面對眾多虎視眈眈的跨國集團,國企間的合并可以提高國企的證券化比例,將外部交易內部化,降低企業中間成本的同時加強自己的資產實力。
2019年版鼓勵目錄和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不僅全面取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性規定,還進一步擴大鼓勵了外商投資范圍。
不斷開放的市場,可以引入更有力的競爭機制,但中國企業也同樣會暴露在外資和跨國公司的強力沖擊下。
于是,將國企進行“混、改、合”,不僅可以改善國企的債務結構,也可以將國企在資本市場上進行預熱,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同時,為了減輕同質化競爭,進一步打進國際市場,將行業內業務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并同類項”,有利于實現“大循環”和“雙循環”并重的轉變。
混改下一步
混改是國企改革的另一個重頭戲。2020年10月12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國企民企兼并重組將不設限”。“混是第一步、改才是重點”,國企不斷合并的背后,是轉型的需求推動國企的改革。
資本市場已成為國企混改的重要戰場。據報道,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的65%已進入上市公司,近九成利潤來源于上市公司。2021年,中金輻照、黃金珠寶、南網能源等都陸續登陸A股。
對于國企混改而言,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界面,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是混改的關鍵。伴隨企業資源稟賦從曾經的資本為王,轉向資源、技術、企業家才能等,企業自身已經演變成資源共享的平臺。
不僅是企業在橫向上“合并同類項”或在縱向“打通上下游”以便形成圈子與集群,大量屬地化、園區化的戰略聯盟也將在企業混改中崛起,并將利用做混的組織化來進行價值鏈、生態鏈的改革。
尤其是國企將重點突圍,一邊逐步放開股權、工資等行政束縛,一邊試點增量改革,允許項目公司先行先試合伙人制等,以致國企改革進入“以改為主、混為輔”的新階段。
混改下一步是要以“混”來促“改”。因為說到底,“混”是手段,“改”才是目的,即利用股權、資本等的“混合”來真正推進企業經營機制、治理結構的“改革”。“混改”既要規范“混”的流程與手段,更要注重“改”的質量和效果。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