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力爭每家競爭類企業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競爭類企業資本證券化率提升到60%以上。除北京外,近期還有陜西、山西等地也對國有資本證券化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
陜西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中提出,2021年至2023年,力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競爭類企業資本證券化率每年提高20%。山西提出“十四五”期間資產證券化率要達到80%以上。3月底山西證監局召開的2021年轄區公司監管工作會議提出,積極配合和支持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和省屬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戰略,提高省內企業資產證券化率。更早之前,山東提出,到2022年實現混改戶數、資產雙提升,資產證券化率達到70%。上海也提出,要推動市場競爭類、金融服務類企業集團基本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到2022年上海國資系統將新增10家左右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上海還明確提出,建立企業集團及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水平分析評價機制,推動上市公司提高發展質量。
分析認為,北京設立的目標較為合理。公開信息顯示,去年初北京曾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力爭達到50%。此次北京進一步明確競爭類企業資本證券化率提升到60%以上。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屬于競爭類企業的數量較多,強調競爭類國企通過混改并最終實現上市,這符合國有資本有進有退的戰略部署,也是一舉多得的最佳方式。此外,國有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國有企業發揮戰略性支撐作用的功能定位,對北京市也是一樣。
今年以來,北京市屬國企的混改在緊鑼密鼓的推進。從北京產權交易所獲悉,2021年初至今,共計4家北京市市屬企業通過產權轉讓及增資擴股兩種方式實現混改,合計成交金額15.227億元。其中,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北汽集團旗下唯一從事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務與運營的技術創新型企業,今年1月公司完成A+輪超3億元股權融資,由北汽新能源、SK新能源(SKFS)、和廊坊安鵬基金四家企業聯合領投。另外,首汽集團旗下首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項目也正在掛牌中。
此外,北京還提出支持和引導國有股東持股比例高于50%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據WIND統計,截至目前,北京市地方國有企業上市公司50家,分布于房地產、公用事業、計算機、商業貿易、非銀金融、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等9個行業有36家。胡遲表示,這提法與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的管理要求一脈相承。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做強做優做大國企。
北京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貴林在解讀《北京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時表示,圍繞“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改革目標,北京市的方案重點從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選人用人、中長期激勵三個方面提出了要求。他強調,企業要積極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提高戰略投資者的數量和質量。
來源:證券時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