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1-04-02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其在改革進程中始終處于關鍵地位。2021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本次工作報告關于國企改革的部分僅有兩句話。
第一句: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第二句: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在哪些方面重點突破?
一、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突破點
(一)探索完善優先股
探索完善優先股和國家特殊管理股方式,即國有資本參股非國有企業或國有企業引入非國有資本時,允許將部分國有資本轉化為優先股。
實施優先股的前提是“充分競爭性領域的國家出資企業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出資企業”通過混改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因此,“混改+優先股”有望成為今后國企混改的新著力點以及重要選項之一。
優先股作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國家持股方式,能夠厘清政府與企業的邊界,改變國有企業政企不分的現狀。通過完善優先股的市場準入、企業國有資產價值的確定、優先股的定價等程序,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的價值與優先股的發行價1:1的方式將國有資產轉化為優先股,并在制度上明確優先股、可轉化優先股以及優先股發行數量上限等,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與國有資本轉化為優先股相對的是如何發揮中小股東在治理結構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鼓勵探索中小股東特別表決權、累積投票制、分類表決制、關聯事項回避表決等,提高中小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積極性。
(二)持續推進員工持股
混改是產權層面的改革,沒有回頭路,探索和創新員工持股制度,打造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是混改企業發展源動力。
《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操作指引》(國資產權〔2019〕653號)對混合所有制企業推動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定調,即“穩慎開展”。該基調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中也再次延續明確。
個人對“穩慎開展”的理解在于當前員工持股主要政策規定4號文和133號文(《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財資〔2016〕4號,簡稱4號文)、《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國資發改革〔2016〕133號,簡稱133號文))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集中在雙90關聯交易限制、單一員工持股比例限制、股權強制流轉價格機制等。
混改企業員工持股要持續推進,研究優化員工持股的實施條件、比例限制、流轉調整等政策,適度放寬員工持股企業與所在集團交易比例限制,在輕資產企業適度放寬單一員工持股比例,在重資產、長回報期企業探索放寬退休員工股權退出機制,深入探索員工股在放棄、限制部分股東權利情況下的定價問題。通過員工持股深化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加大對混改企業的授權放權力度
把加大對混改企業的授權放權力度作為對混改企業差異化管控的突破點有點勉強,但不得不談。
首先是落實混改企業董事會六項職權,重大投資決策、經理層成員選聘、業績考核、薪酬管理、職工工資分配管理、重大財務事項管理等各項職權。
突出點出的是對混改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機制,實行預算備案制管理,單獨管理,工效聯動的監督管理。
二、混改基金助力混合所有制改革
國企混改基金就是非國有資本以基金的方式參與到國企混改當中。通過國有資本運營平臺成立產業基金、專項基金等基金的基金模式,既與混合所有制帶動和放大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邏輯一致,也使民營資本可以用少量的資金參與到規模較大的投資當中,獲得混改企業標的的優質資源的同時,分散了投資風險,達到互利互贏的效果。
一是基金規模優勢,通過基金放大國有資本,助力混改企業完成投資布局、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尤其在產業整合、供應鏈整合方面,隨著基金的投入,建立企業競爭優勢。
二是風險分擔優勢,許多混改企業存在債務過重、新老股東矛盾重重,與兄弟單位同業競爭嚴重、存在低效無效資產等歷史遺留問題,在基金參與混改之后,有利于資產、人員、債務、股權問題的解決。
三是專業化優勢,混改基金在產業規劃、產業鏈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等方面可以給混改企業專業化支持,基金具有相對靈活的特點,可以實現在保持國有資本的控股權和控制權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股權、控制權和分配權。基金的方式也便利于新老投資者的有序加入和退出。
從中央層面來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共發起設立6只基金,總規模近9000億元,發起人股東包括中國郵儲銀行、招商局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石化、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等企業。
在地方國企層面,2019年7月,浙江省國資運營公司聯合中國誠通、國新國際、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以及浙民投等5家單位發起設立了首期規模100億元的浙江省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旨在貫徹落實浙江省政府“鳳凰行動”計劃,提升省屬國有資產證券化水平,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生共榮發展。山東省濟南市2020年9月10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市屬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按照《意見》指示,濟南市將設立濟南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基金,加大資本運營力度,綜合運用股權投資基金、紓困基金等助力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按照計劃,基金規模50億元,首期規模20億元,通過與國內外投資者合作,最終將形成200億元的總體規模。
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下稱“混改基金”)2020年12月29日在上海落地,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將聚焦核心領域、核心技術兩大投資方向,助力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繼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之后,國務院國資委主導、委托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設立的第三只國家級基金。
三、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中央出臺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專門論述要素市場化配置。
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必須抓住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機遇,準確把握要素自由流動的節奏和規律,用好用足用活各類要素,促進混合所有制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
(一)資本要素:發揮“混資本”的積極作用
當前國內資本市場仍在不斷的優化當中,資本市場優化配置的的主要著力點在于完善制度和統一標準。從制度和標準上明確,市場化的資本工具、手段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都可以應用,在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中自由交易。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綜合運用股權、基金、資金等運作方式,推進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利用資本要素市場優化資本布局,發揮資本市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過程中監督作用,利用資本市場促進企業機制改革。
(二)土地要素:推進國有企業存量用地盤活利用
土地要素被《意見》放在首位,土地的分配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意見》重點對建設用地、產業用地兩種土地類型提出了市場化配置改革的舉措,為國有企業利用土地要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指明方向。還可結合這兩個文件一起看:4月9日發改委頒布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修改土地管理法、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加快發展重點城市群、大力推進都市圈同城化建設等等;3月12日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提出“下放”農村土地審批權等等。
(三)勞動力要素:推進市場化用工制度和職業經理人制度
制約勞動力流動的根本原因在于與戶籍制度捆綁的公共服務不均。地方政府需要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對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合理配置社會制約。混改企業,要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制約,加快推動人才市場化選聘和管理,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統籌推進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員工跟投、超額利潤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措施,促進企業管理者、員工與企業“共進退、同成長”。
(四)技術要素: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建立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新機制,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積極引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探索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保險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通過技術成果轉化資本化提升科技人員對混改所有制改革的信心,激發企業科技和創新活力。
(五)數據要素:培育孵化大數據產業
數據要素可以認為是技術要素的延伸,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將發揮越來越大的價值。地方擁有數據資源的國有企業要協同政府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配合政府制定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支持構建教育、安防、城市管理等領域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等。在不同的專業化應用領域,國有企業可以與民營企業開展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企業,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提升城市數字化服務能力。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不是“為混而混”,需要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程中,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努力實現不同所有制經濟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來源:國企混改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