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自1997年起就從未停息。通過總結大量的混改案例,對比上海、江西等地已經探索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可以總結出目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用最為廣泛的三條路徑:整體或核心子公司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開展員工持股。這三條路徑相通相融,可以根據企業訴求合理搭配,協同作用。
路徑一:整體或核心子公司上市
整體或核心子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兼并、估值并上市之后可以引入大量自然人資本和機構投資者,豐富股權結構,達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就上市而言,作用是顯而易見的:(1)上市提前進行國企產權劃分,為混改解決產權不明、權責不明障礙,減小改革阻力;(2)上市市場公開透明,交易機制完善,利于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問題;(3)國企上市后實現市場化運作,利于減少行政干預,倒逼政府職能轉變。
路徑二:引進戰略投資者
通過股權轉讓或定向增發方式引入少數戰略投資者,促進股權多元化,借助于戰略投資者推動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體制機制的變革,形成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董事會決策和管理層經營機制。
戰略投資者一般指國內外具有資金、技術、產業等優勢的投資機構,通過認購國有企業股權,參與國企經營,獲得回報。
此路徑相對實施標的要求較低,更利于地方國企引入一些愿意與企業形成長期利益綁定的戰略投資者,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資金、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優化升級、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取長補短,更能夠利于業務協同,創新優化,更加有助于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企業價值,符合公司長遠戰略發展規劃。
路徑三:開展員工持股計劃
員工持股計劃(ESOP)主要采取增資擴股和出資新設等方式,一般不單獨作為混改手段,以在上市或引入戰略投資者已實現混合所有制之后開展較為常見,實質為國企混改的深化手段,利于進一步提升地方國企運作效率。
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將員工勞動者的單一身份轉變為勞動者與企業所有者的雙重身份,使員工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生產經營管理,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得以協同發展,吸引和穩定企業核心人才,強化員工激勵機制,提高企業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持股員工可以通過選舉代表進入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參與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決策科學性,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經營效率。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顯現,要給企業一個周期,也不能指望一混就靈,一混所有都好。” 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顯現需要給企業一個周期,需要有一段時間來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持續不斷的調整方可有突出的效果。
來源:十四五戰略規劃 作者和君咨詢師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