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討論了混改是應該在集團層面進行,還是應該在子公司層面進行。在集團層面進行能夠在企業經營的全局和管理的最高層面突破傳統國企的束縛和限制,其缺點是操作難度大,合適的戰略投資者難找、且某些業務并不適合混改。在子公司層面進行混改能夠較好地引入戰略投資者,減少改革對企業整體經營的風險和潛在負面影響,其缺點是如果不能將子公司與集團利益相綁定,改革將很難進行下去。在實際情況中,我們也看到國有企業集團大多都有業務龐雜的特性,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業務進行混改,就是我們今天要來探討的問題。
在政策層面,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文件《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分類推進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推進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現階段改革中聚焦的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國企,也面臨著日趨激烈化、全球化的市場競爭,有著突破體制以進一步適應競爭的需求。同時,針對國企的混改,最終是要著眼于在集團層面推進改革,才能稱之為混改的成功。因此,業務選擇的原則,是要對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主業混改持積極的態度,試點中尤其應重點選擇核心主業進行混改。
主業多元化的特大型國企集團,石油化工行業的“三桶油”非常具有代表性,均采用了上中下游一體化的業務模式。通過討論石油化工行業子業務性質,能夠對適合優先混改的業務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石油化工行業的上游是勘探和開采業務,該業務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呈現出幾個特點:一是較難找到共同投資方;二是融資困難,銀行提供配套貸款的意愿低;三是其人才基本都在三桶油,市場上很難找到匹配行業的資金、人才和技術。對于這一類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業務,現階段推進混改的條件不一定成熟。
伴隨上游勘探開發的是油田服務業務,包括鉆井、模塊化鉆機、鉆井平臺管理等技術與服務等等。這一類業務市場化程度較高,國有資本如中海油服、中石化油服等具有較強的人才儲備和技術優勢,因而混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現階段國有油服公司通過上市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但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技術水平和運營效率也尚有較大差距。如果能夠通過混改進一步盤活體制機制,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那么將有助于其“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
中游是煉油業務,負責將開采的原油煉制為汽油、沒有烯烴、芳香烴等化工原料。煉油行業一直是一個競爭較為充分的行業。近年來,地方民營煉廠加大了資本投入,并大量從國企挖走人才,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上已經快速接近龍頭央企,同時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對于這類國資優勢不明顯的業務,外部資本的動機會不足,混改會有一定的難度。
下游是化工和相應的銷售業務。化工業務是將化工原料制成塑料、橡膠及制成品的產業。該產業國企具有明顯的人才技術優勢,具備一定的混改潛力。銷售業務主要指加油站運營,國企加油站具有明顯的渠道優勢,同時加油站配套的便利店業務有著較高的增長潛力,因而具備較強的混改潛力,能夠提升該業務的社會價值。
通過對石油化工行業上中下游不同子領域業務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行業具備市場化的環境對于混改很重要,這不僅有利于引入積極的外部資本,也決定了引資后在市場化決策和選人用人方面能否真正推動改革。如果沒有市場化的人才,怎么建市場化的選人用人制度?第二,擬混改企業還要擁有相對豐富的資源稟賦優勢,并和外部資本的市場化優勢要有結合點。以雙方的相互需要為基礎,通過混改在企業層面提升持久競爭力,在資本層面提升企業價值。
來源:研究觀察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