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1-01-11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深層進展,也是未來幾年國企面對的一項戰略任務。本文中,提出國企混改的本質是企業治理問題,并提出國企管理中的價值原則,這些都將有力地推動國企管理的創新、提升國企活力、推動國企改革這一歷史性進程。
從抓管理到抓治理
國企混改本質上是企業治理問題。
相對于多數民企,國企的管理水平是不錯的,比如組織力,比如執行力,比如規范化,等等。國企的核心問題不是管理問題,而是治理問題,也就是所有制以及與所有制相關的價值分配原則問題。國企混改就是要進行原有治理機制的創造性破壞,建立一種“新所有制”和“新分配原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表明,中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已經摸索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有效模式。其核心點之一就是所有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其核心點之二就是分配方式: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企業所有制問題的核心是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問題。所有權分為私有、公有和混有。不怕私有,不怕公有,不怕混有,就怕沒有!國企混改的終極目的是使企業高質量成長,這是檢驗國企混改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標之一。
在所有制上,我們堅持的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
我們認為,在國企混改中,建立“新所有制”,就是要按照知本邏輯,對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的獲得分別賦予不同的資格。傳統的所有制模式遵循的是資本邏輯,即所有權決定經營權、所有權決定收益權。“新所有制”模式遵循的是知本邏輯,即三權不一定是對等的。比如,有資金不一定給予投資權,要看投資者的企業戰略符合度和企業愿景追求的一致性等;再比如,有股權不一定有經營上的同等發言權,要看經營能力和責任結果參與經營;又比如,有所有權不一定享受同等比例的收益權,可實行按貢獻分配原則而不是按投資比例分配原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指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傳統的按勞分配原則,分配的只是進入成本的那部分,而新創造價值即剩余價值——可分配利潤那一部分,似乎和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知識勞動)沒有關系。為鼓勵員工更多地創造價值,尤其是鼓勵高科技企業的員工更多地創造新知識、新技術,要提出按價值貢獻分配的新原則。
“新分配原則”,就是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中關于“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的國企混改模式的新探索。我們把貢獻分為三類:一是資本貢獻,二是勞本貢獻,三是知本貢獻。在按資本貢獻分配的基礎上,強化按勞本貢獻和知本貢獻分配,特別是按知本貢獻分配的比例。根據華為等公司的成功經驗,核心員工報酬包中,資本、勞本和知本的合理比例是1∶1∶1。
企業價值管理模型
國企的傳統價值機制是:全民所有,政策導向,以員工為中心,按勞分配。混改之后的國企新價值機制是:混合所有,市場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按貢獻分配。
這里的關鍵是價值管理模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華為公司高級管理顧問吳春波提出了一個包括三個要素的企業價值管理模型,即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價值創造是目的,價值評價是基礎,價值分配是手段。其運用原則是“全力創造價值,正確評價價值,合理分配價值”。這個模型是對企業價值管理理論的重大創新。
全力創造價值,正確評價價值,合理分配價值,決定于你持有什么價值觀念假設。它們之間的簡要相關關系是:觀念→評價→分配→創造→觀念……也就是:價值觀念影響價值評價,價值評價影響價值分配,價值分配影響價值創造,價值創造影響價值觀念……
價值觀念是主觀的,因此有正確不正確之分。企業要選擇自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念假設,這就是企業文化建設。把正確與否的判斷嵌入前面的簡單相關關系,就是如下表述: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才有正確的價值評價;有正確的價值評價,才有正確的價值分配;有正確的價值分配,才有正確的價值創造:有正確的價值創造,才能證明價值觀念假設的正確。假設不正確,就要修正這個假設。
比如,企業治理權是以資本為中心,還是以貢獻為中心?企業經營是以股東為中心還是以客戶為中心?這是兩個基本的價值觀念。每個實施混改的企業,都要對這種兩難的價值觀念做出假設和選擇。
有的企業認為,企業建立靠的是股東投資,但企業能活下去靠的是客戶認可,于是做出客戶第一、股東第二的排序;還有企業重視員工中的奮斗者,其價值觀排序是客戶第一、奮斗者第二、股東第三。不是誰投資比例大誰說了算,而是誰給企業做的貢獻大誰說了算。也就是“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排序。
繼承發揚國企優勢
國企混改的成功,要繼承發揚優勢,要改良改進,不能鬧革命,不能玩休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提出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借鑒這個思路和觀點,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和國企發展的優秀業績表明,國企制度和治理體系具有如下十大優勢。
(1)堅持黨對企業的集中統一領導,保持政治穩定,確保企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前進的優勢。
(2)堅持全面依法治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企業,切實保障企業經營行為的法律遵守、法規遵從的優勢。
(3)堅持全公司以至全產業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4)堅持發展職工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員工推動企業發展的優勢。
(5)堅持產業鏈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優勢。
(6)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先進文化,促進全體員工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優勢。
(7)堅持科學管理理論,組織力、執行力、規范化強的優勢。
(8)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企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優勢。
(9)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干部人才的優勢。
(10)堅持獨立自主和合作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化和行業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而不斷做出貢獻的優勢。
來源:新華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