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0-12-03
2020年10月末,徐工集團第十屆職工運動會開幕,18000多名職工代表參會。這是徐工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第一次運動會。平日里穿著統一藍色工裝服的“徐工人”,在這場四年一度的大會中露出了年輕本色:平均年齡不到35歲,技術人員超6000人,其中博士、碩士占比超55%。這一張張青春的臉龐如同一面面鏡子,折射出這家77歲老國企的“煥然新生”。
重磅混改 積蓄登頂力量
9月22日,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與3家國有控股企業簽訂總額為54億元的股權轉讓協議,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與12家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平臺簽訂總額為156.56億元的增資協議。這是今年全國裝備制造業混改第一大單,435名徐工骨干從此成為這家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的股東。
從一家老牌國企,變身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徐工的混改在外界看來只是長時間醞釀后的“靴子落地”。但身處其中的徐工人心中清楚,這一步的背后經歷了哪些曲折。
作為一家從戰爭年代走來的老企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徐工歷經市場風云詭譎,一路成長。2019年,徐工綜合實力已位居全球行業第四名。
“企業效益好,行業地位高,一些員工思想深處就產生了惰性,盡管我們內部搞了分配機制、用工機制等改革,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身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的王民清楚這些頑疾若不革除,徐工就難有進一步同國際巨頭“掰手腕”的實力。而且身處登頂半山腰的徐工,若不一鼓作氣向上突破,很有可能面臨“人到半山風更急”的險境。
“爭第一”,這個徐工骨子里的企業文化,曾推動它創造過多項“世界第一”。此時,它成了徐工凝聚員工共識,推動混改破局的“先手棋”。
本次混改,徐工集團整體向社會投資者開放約40%的股權。混改后新的管理層將通過市場化重新選聘,國有和市場化的戰略投資者在未來的董事會中各占三席。徐工還將逐步實施骨干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計劃、利潤分享計劃、職業經理人市場化薪酬機制等改革,實現技術人員和管理層的薪酬與貢獻掛鉤。
混改落地后不久,徐工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狀況,企業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產量、銷量均實現30%以上的同比增長。目前,所有戰略投資者和內部骨干員工資金都已到位,相關工商變更登記工作也已完成。
逆風奔跑 加快國際化步伐
在尼日利亞,全球規模領先的單體煉油廠正在抓緊建設。來自徐工的百余臺設備是這里的“主力軍”:重達370噸的大型裝置被徐工起重機精確放到指定位置;上百臺攪拌車配合長臂泵車,連續高強度澆注混凝土。這些“技術領先、用不毀”的國產設備,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實力。
從20多年前處處受制于人到如今產品出口187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一帶一路”沿線97%的國家和地區,擁有10多個海外制造基地、合資企業和KD(散件組裝)工廠,走國際化發展道路,登頂全球行業“珠峰”既是徐工混改的目標,也是倒逼徐工成長的重要因素。
“全球最尖端的市場在歐美。他們的高門檻不易進入,但他們高標準又是激勵企業進步的最好動力。”王民說。從過去快速跟隨,到如今發力超越,徐工在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經驗上已經從過去簡單模仿進入到“升級版”階段。
位于德國的徐工歐洲研發中心已經運營多年,來自中國的研發人員與國際同行一道,用高標準指導攻關液壓閥、泵、馬達和智能化控制等核心元件關鍵技術。在萬里之外,徐工巴西工廠正在持續“扎根”,不僅當地員工占比達85%,生產的產品也結合當地多雜草、炎熱等因素進行改進。目前,徐工擁有PCT國際專利75件,成功發布4項國際標準,還有2項正在進行中。
匯全球資源為己用。如今,徐工海外收入占比達30%,今年前三季度,徐工自營出口額、品牌出口額,繼續穩居中資品牌出口冠軍。但這樣的成績,在王民眼里還不夠。“任何一個世界級的跨國公司,它的國際化收入、國際化率不在50%、60%以上就談不上國際化。”
這個目標并非憑空喊口號。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歐美發達國家工程機械市場進入下行通道,加上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全球市場加速洗牌,而國內市場的強勁動力為徐工“珠峰登頂”帶來機遇窗口。
瞄準在2年到3年內海外收入占比超50%目標,徐工正力推海外重點區域本土化戰略,深耕非洲、東南亞、西亞等主戰場,尤其發揮好德國、巴西基地作用,向海外高端市場滲透。
攜手“同盟軍”暢通“雙循環”
今年以來,徐工集團各大分、子公司陸續開展“同盟軍”合作大會,來自國內外經銷商、供應商、大客戶等應邀出席。一批優秀企業獲得了徐工頒發的獎章,彰顯出徐工對產業鏈協同的高度重視。
身處一個高度集成化、充分競爭的產業門類,徐工僅在徐州當地就擁有60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從這些上下游企業性質上看,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要同這么多民營企業建立起規范運作、互利共贏、互相尊重的長期合作關系,徐工必須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此次混改引入民企戰略投資者,就被業界廣泛認為是徐工突破固有體制機制束縛的重要一環。
“高端競爭是體系與體系,生態鏈與生態鏈的競爭。徐工意在打造一支能夠有共同價值觀、共進退的‘鋼鐵同盟軍’。”王民說。
這個“同盟軍”不是簡單地讓上下游企業提供符合徐工標準的產品,而是要激發這些企業的內在活力,在企業管理、運營、質量等方面與徐工共同進步。
徐工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業內領先的綜合性平臺,已接入設備達80多萬臺,管理資產超6000億元。該平臺不僅服務徐工,也為徐工同盟軍提供服務。疫情期間,平臺就幫助徐工“同盟軍”開展24小時不間斷“云監工”,對出現缺工狀況的,還為其提供精準派工。
不單是數據相聯,推動生產服務效率提升。徐工也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這些同盟企業賦能。春節過后,徐工就積極幫助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到3月3日,主要供應商開工率就達到99%。徐工還發行了江蘇首單3億元“疫情防控債”,全部用于支持上下游企業。
與合作伙伴共同做大蛋糕,徐工正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就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三屆進博會上,徐工攜手其產業鏈“同盟軍”集體亮相,現場與沃爾沃、戴姆勒、米其林等國際知名企業完成超8000萬美元協議的簽約。
隨著混改推進,“紅色基因+國企優勢+民企機制”這一新組合,不禁令人對徐工未來充滿想象。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