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出臺,相關的改革進程提速,重頭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啟動,大單不斷密集落地。在上周舉行的“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上,316宗項目與投資者見面,涉及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800億元,其中,中央企業混改項目268宗,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48宗。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表示,國資委正在組織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推動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分工協作、拓展增長空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形成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推介會是三年行動方案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的落地措施之一,未來在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混合所涉及的行業將會越來越多,內涵式發展、內涵式混合將會越來越大,產業鏈內部的混合將會越來越普遍,產業鏈的協同功能將會越來越強。
張春曉認為,自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以來,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經過四批改革試點,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更是找準了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方式方法。
張春曉表示,混改推介會亮點紛呈,一是國有資本跨區域的協同配置功能已初步形成。這是國有資本要實現跨區域優化配置,推進經濟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表現。二是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協同作戰能力增強。316宗項目,涉及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800億元。三是中央企業與民營企業的混合發展進入到了內涵式混合的階段。更加注重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和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四是國有企業和非公企業合作形式越來越靈活。首次推介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涉及電信、環保、航空制造。這恰恰是在三年行動中國有經濟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具體體現,也是三年行動方案中要求的具體體現。
注意到,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四戶中央企業混改項目和新華聯集團及旗下上市公司、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新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項目都在推介會的混改行列中,集聚了商業航天龍頭企業、國家集成電路裝備制造領域戰略科技企業、信通領域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等優質項目。
歷經多輪推進后的混改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企與民企在多領域、多板塊、多形態上強化協同發展創建了良好開端。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混改應當如何推進?張春曉指出,混改將全面堅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則,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只要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該收的一定收,該放的全力放,使國有資本做到進退自如,收放有度。
“未來會逐步完善公司治理體系,特別是逐步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會加大激勵機制推進的力度,全面強化市場化的薪酬體系,全面推進和經營完全掛鉤的股權和期權激勵;會進一步抓重點,全面突出主業,使混合所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會全面提升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效率,深度轉換經營機制;會加強改革全過程監督,堅決杜絕國有資產的顯性流失,有效避免國有資產的隱性流失。”他說。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