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0-10-20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加速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央企民企的協同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
產權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央企混改的規范操作、國有資產價值的充分發現提供了基礎制度支撐,為在混改過程中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促進國有資源和非公資本的有機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資委官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間,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完成國有企業混改項目4351宗,交易額8116億元;民營企業混改項目232宗,交易額275億元。
加快國企民企協同發展
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16日在上海舉辦,316宗項目集中亮相,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800億元。其中,中央企業混改項目268宗,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48宗。
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在致辭中表示,國資委正在組織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推動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分工協作、拓展增長空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形成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了解到,此次項目推介會,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科技類企業占比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企業達85戶,占比接近50%;二是引戰目標更加明確,更加注重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和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三是首次推介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涉及電信、環保、航空制造、電力等諸多行業。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明確指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市場化原則和互利共贏為導向,主動加大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全方位合作,在穩定產業鏈中發揮了“國家隊”作用。
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央企業牽頭組織相關中小企業發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14個、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合54個,打造“雙創”平臺456個、承建國家雙創示范基地13個,有力帶動了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學研協同和全社會創新創業。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表示,在三年行動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國有企業加強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合作,努力穩固產業鏈供應鏈,全面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這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環節。
產權市場成混改重要陣地
中國產權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助力中央企業混改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服務國企民企產業協同、并購重組方面形成了持續的資源供給。國資委最新數據顯示,2016~2019年的4年間,產權交易市場共完成國有企業混改項目4351宗,累計交易額8116億元。
2019年以來,國家電投黃河上游、中鹽股份、中鋼洛耐、招商港通、中國國際貨運航空、中鐵高速等一大批優質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實施混改,推動國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深度融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夏忠仁日前表示,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已成為助力各級國有企業實施“混改”,實現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重要操作平臺。
在產權轉讓方面,2019年行業完成企業國有產權轉讓4106宗,交易額6069億元;在企業增資方面,助力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完成增資項目655宗,募集資金3481億元;在資產轉讓方面,助力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完成資產轉讓27324宗,回籠資金1049億元。
今年國企混改第一大單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的混改項目通過江蘇省產權交易所,以公開增資方式,同步引入12名外部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共募集資金156.56億元,同時,原股東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本次增資前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約33%股權通過非公開協議方式轉讓給3家國有控股企業。
江蘇省產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是江蘇省產權交易所成立以來交易金額最大、投資方最多、難點最多的項目,它不僅涉及老股轉讓,還加載了員工持股,同時引進較多戰略投資者。為此,江蘇省產權交易所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混改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提供了全流程的服務,為推動國企混改探索出一條可推廣、可復制的有效路徑。
去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提出,擬混改企業引進非公有資本投資者,主要通過產權市場、股票市場等市場化平臺,以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并對產權交易機構的選擇、信息披露、投資人遴選、增資和股轉同步、商業秘密保護和交易價格確定等操作細節做了明確。
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朱戈表示,非上市央企以產權轉讓和增資擴股方式實施混改,必須通過產權交易所這一公開市場平臺操作,這就為央企混改的規范操作、國有資產價值的充分發現提供了基礎制度支撐,為在混改過程中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促進國有資源和非公資本的有機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來源:第一財經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