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20-08-06
對于已經進入落地倒計時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來說,混改“升級”似乎已成業內普遍共識。不過,若從更加細分的角度來看,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后續科技型國企混改預期將進一步升溫。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民企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徐繼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科技強國上升至發展戰略,對于作為我國主要市場主體的國有企業來說,通過科技型國有企業改革以打造國有科技標桿企業,對于提高科技型國企整體競爭力、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均有重要意義,預計后續科技型國企在混改等方面會進一步有所突破。
加碼央企“科改”基因
“突出抓好科技創新”不僅是近幾年國資委引導央企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這同時也是央企基于自身訴求所要加快實現新突破的主要發力點。
如從監管角度來看,自去年底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方案》,重點推動部分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科技型子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等方面探索創新、取得突破,以此打造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和自主創新尖兵;僅過去不到半年時間,已完成改革方案備案的204戶“科改示范企業”名單于4月27日正式對外公布,其中包括138家央企子公司及66家地方國有企業。
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指出,開展“科改示范行動”是加強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科技型企業的定位和特性決定了要在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動力上先行一步,科技型企業改革創新的成熟經驗有利于為全國國有企業改革提供有益示范。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昌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當前國企改革進入新階段,于改革而言也愈發強化“改機制”的要求。從目前推進的科技型國企改革舉措上看,混改及股權激勵相對來說應用的較為廣泛,且已初見成效,尤其是股權激勵實現的員工與企業利益捆綁,以此建立價值共創、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等機制。總體上看,改革確實要有一段時間的磨合期和過渡期,所以也要給科技型國企時間,讓其逐步發揮改革效果。
注意到,從今年以來國資委領導的相關調研情況來看,“科技”主線似乎愈發清晰。如7月27日至28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赴山西省就深化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和科技創新發展情況開展調研時,除肯定太原鋼鐵在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探索外進一步稱,希望太原鋼鐵借助即將出臺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蹚出一條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再比如,7月24日,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到中國航發調研強調,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盡快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更大突破,實現技術自立自強;要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鼓勵基層大膽改、主動改,進一步激發企業的活力動力;要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創新人才工作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華的體制機制。
而稍早前,彭華崗赴中冶京誠時亦強調,要抓住“科改示范行動”有利契機,將深化市場化改革與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機融合,在重點難點問題上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活力動力,并且要以扎實作風狠抓改革方案的落實落地,爭取早日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長期以來,科技型企業一直都與其他類型企業被同樣對待,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科技型企業的創新活力。不過,隨著近年來國資委多項改革措施的引導,尤其是分類改革以及科改示范行動的出臺,這無疑明確了科技型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方向,并將有效加快股權激勵等激勵制度在科技型國有企業的實施,進而推動形成更多高質量科研創新成果,加快科技型國有企業的發展步伐。
混改將迎更大浪潮
朱昌明認為,目前無論是從國內或是國際來看,通過改革提升科技型國企自主創新能力,儼然成為當前國企改革的突出導向之一。
比如今年年初,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將旗下農業板塊主要資產進行重組,至此新的超級巨頭“先正達集團”誕生。據悉,新集團將國際領先的農業科技與中國產業制造能力相結合,致力于為全球農業提供廣泛、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事實上,這只是中化集團打造科技驅動創新型企業的一個縮影。如果僅從激勵角度來看,中化集團有關負責人透露,中化集團堅持在國企屬性前提下無限接近市場化的原則,重點針對科技型企業優化中長期激勵頂層設計,梳理推出中長期激勵工具15項,共10個科技項目已啟動開展分紅激勵。而從激勵的效果來看,其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確實得以進一步增強。比如通過創新實施各項激勵機制,自2018年8月份至2020年3月份,中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化國際累計科技投入達13.9億元,申請發明專利253件,實現新產品銷售64.3億元。
劉興國認為,在當前階段,科技水平的提升必須更多依靠自主創新,而為了提升央企的自主創新能力,則需要深度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創新潛力,最大程度、最高效地利用科研資源,并相應產出更多高質量科研創新成果。很顯然,現階段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與潛力,除了精神上的激勵,也需要通過形成利益共同體、通過讓創新者與企業共同分享創新成果來提供物質上的激勵。從過往數據來看,股權激勵可以說是科技型企業最為有效的激勵方式。一方面,這能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成功留住核心人才并持續激發其創新活力,另一方面,這還能保證研發團隊的穩定,在增強其創新能力的同時,助推企業成長為相關領域中的領先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股權激勵外,今年混改的企業覆蓋范圍也進一步瞄向科技型企業。如7月30日,天津百利機械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披露,將其持有的天津液壓機械(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整體轉讓;而稍早前,歷時近兩月的天津中環集團混改項目,正式公告TCL科技成為該混改項目的最終受讓方。不僅如此,早在今年年初,彭華崗還曾公開表態稱,在突出抓好科技創新,增強央企穩增長工作動力方面,國資委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繼續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強、市場應用前景好的企業上市。
朱昌明認為,隨著科改示范行動的展開,科技型國企改革將在三大領域力爭實現突破:一是以“人”為核心,借助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以及強化激勵等舉措,將科研技術人員的收入與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掛鉤,激發科研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以“創新”為導向,建立健全科技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三是以“協同”抓手,充分整合科研力量、資金資源等創新要素。通過混改引入社會資本、先進技術、市場化機制,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協同氛圍和整體合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打造一批科技創新骨干企業。整體上看,預計未來國企混改將在科技型企業中加快推行。
來源:證券日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