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降杠桿減負債這場“硬仗”已到了關鍵時點。近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中央企業降杠桿減負債工作推進會上表示,央企整體負債率穩中有降,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要完成2020年降杠桿減負債目標,還要進一步優化資產質量,積極穩妥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推進提質增效,多渠道降杠桿減負債。這意味著,作為央企降杠桿減負債的重要舉措,債轉股、加強股權融資將成為下階段的重點工作。
近年來,中央企業的負債水平確實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逐漸下降。2017年底中央企業的資產總額是54.5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是66.3%,比上一年度下降了0.4個百分點。負債總額36.1萬億元,帶息負債14.4萬億元中,有銀行貸款9.6萬億元,其他的各類證券、短融、超短融3.8萬億元。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5.9%,較年初下降0.4個百分點。
總體來說,中央企業的負債水平是可控的。但也要清醒的看到,一部分中央企業、一部分中央企業的二級、三級企業負債率較高,風險還依然存在。“所以對中央企業來講,加大風險的控制,降杠桿、減負債、防風險仍然是我們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肖亞慶表示。
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今年4月份則表示,今年在去杠桿方面還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通過資本市場,通過債轉股擴大股權融資,引入各類資本,開展混合制改革、股權多元化改革。”
因此,今年以來,推進債轉股和擴大股權融資成為央企降杠桿減負債的重要舉措。
目前,已經有17家中央企業和有關機構簽訂了債轉股的協議,債轉股的框架協議達到了5000億元。大約有36家企業具備有債轉股的業務需求。據《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17)》統計,國有企業債轉股簽約項目規模占所有簽約項目比重達98%,其中央企債轉股規模占比10%。此外,債轉股項目中以產能過剩行業為主,煤炭行業在規模以及數量上最大,其次分別是交通運輸、建筑材料、有色金屬等行業。
同時,持續提升國企股權融資比重,也成為今年國企降杠桿重點舉措之一。據了解,2017年國資委通過擴大股權融資增加資本實力。數據顯示,2017年中央企業通過股票市場和產權市場募集資金3577.8億元,較2016年翻一番;通過境內外債券市場籌集資金近1.6萬億元。國資委明確,要多渠道多方式開展股權融資,積極推動企業吸收各類股權類受托管理資金,以及保險資金、年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長期性資金,通過設立發展基金、發行優先股、股權債權置換等方式開展股權融資,有效補充實體企業權益資本。
由此可見,在央企降杠桿減負債的過程中,資本市場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央企順利完成2020年降杠桿減負債目標的助力器。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