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企業自身,我國不少國有企業已邁進或接近世界一流企業的陣營。中央企業中,有48家進入世界500強;不少企業的核心產品和技術已達到了國際領先,如高鐵、智能電網、“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等等。
看宏觀經濟,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正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可以說,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臺。十九大報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可謂正當其時。
我們更要認真地、全方位地檢視不足。認清自己的差距在哪兒,才知道往哪兒努力、如何努力。
什么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我認為,首先應是在國際資源配置中能夠占有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目前,不少中央企業資源對外依賴度還比較高,在國際競爭中受到相當程度的制約。這種狀況不改變,很難說成為世界一流企業。
其次,世界一流企業應當具有一流的創新能力。近年來,央企創新成果豐碩,但我們要看到,核心產品、關鍵零部件,我們還有很多要大量依賴進口。世界一流的創新能力,不是短時間就能鍛造出來的,也不是只要加大投入就必然會實現的,需要一大批人靜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去推進。
第三,世界一流企業應當是在全球行業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和國際話語權的企業。“一流”不是自己說出來的,要看行業里認不認,看市場認不認。我們一些中央企業,可能在市場份額上逐步占據前列,但產品附加值、品牌價值還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記者: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國資委將引導企業從哪些方面努力?
肖亞慶:首先是機制強企,通過深化國企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其次是創新強企,加快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第三是產業強企,加快轉型升級,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登。第四是開放強企,提高國際化水平。第五是人才強企,把國內外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通過好的機制集聚到國有企業中來。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根本保證和最大優勢。今后要把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落實到位,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
國企改革不能停也不會停,一篙松勁退千尋
記者:今年以來,國有企業效益明顯好轉。前三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利潤創出同期新高。效益好轉,主要得益于什么?下一步,國企改革將重點從哪些方面突破?
肖亞慶:國企效益好轉,受益于外部經濟環境的積極變化,最主要的是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國企注入新動力、激發新活力。
國企改革正全面進入“施工期”,下一步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按照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扎扎實實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比如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項改革試點已經起步,今后還要積極推進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企混改。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國企改制重組,也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機制。
再如企業戰略性重組。5年來中央企業已開展了一系列重組整合,下一步要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聚焦發展實體經濟,通過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和專業化重組,使企業更加突出主業、做強主業,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此外,國企在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到今年底,中央企業將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下一步要在此基礎上推進股份制改革,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探索建立優先股和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還要全面推進規范董事會建設,使董事會真正成為企業的決策主體。
記者:國企效益好轉,人們在為這一變化高興的同時也擔心,企業的經營壓力小了,改革的主動性會不會有所放松?
肖亞慶:國企改革改出了企業活力和動力,目前所取得的初步成績充分說明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改革路徑是完全正確的,我們要堅定信心,只要沿著正確的路徑改下去,一定能夠做強做優做大。但這絕不是說,國企改革可以松口氣、慢改甚至不改了。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優先股 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